首页 / 产业 / 韶关乐昌:“小车间”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返回

韶关乐昌:“小车间”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浏览次数:376 分类: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韶关乐昌梅花乡村振兴车间,看到几十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哒哒哒哒”的缝纫机运作声响个不停,工人正紧张有序地穿针引线、缝盘,在各自的缝纫机前忙着缝制毛衣。

“现在一个月大概能挣4000多块钱,而且可以在家就照顾小孩、老人,真好。”村民邓美香之前一直在东莞从事毛织工作,现在乡村振兴车间就开在家门口,让她感到很高兴。

2021年底以来,梅花镇依托乡村振兴车间,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吸纳企业入驻,既方便了群众就近就业,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梅花镇依托乡村振兴车间,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手把手”培养本地技能型人才。车间技术能手王宏招告诉笔者,2021年10月梅花乡村振兴车间正式投产运营,他成为了车间的第一批工人。“我现在除了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在这里培训她们,教她们学会技术,我耐心地教,他们耐心地学,很快就上手了。”

据了解,梅花乡村振兴车间是由东莞大朗驻梅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牵头引进,采用“三三三一”大朗模式运作,即“三点合一”“三管齐下”“三方受益”和“一个转变”。其中,“三点合一”是乡村振兴车间示范点、人才振兴培训点、毛织协会合作点;“三管齐下”是企业、协会、政府共同扶持,由企业负责投资提供机器、技术和货源,由协会负责协调宣传引流,由政府统筹提供政策支持;“三方受益”是工人参与劳动加工,按件取酬,顾家和就业两不误,村集体提供场地,组织管理,按收益分成,企业负责订单组织,投入资金和机器回报利润;“一个转变”是车间实现由单纯解决脱贫户在家就业向提振村镇集体经济转变,破解了集体收入难题。

“我们引进大朗毛织企业与村委会合作成立了梅花镇第一间乡村振兴车间,实现了从单纯解决就业到提振镇村经济的转变。”梅花镇党委副书记、东莞大朗驻梅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朱亮介绍,乡村振兴车间将乡村振兴同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资源价值化有效结合起来,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