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无人农机上阵,万亩智慧农业园春耕备耕忙
浏览次数:1149 分类:乡村振兴
无人农机拖着圆盘耙,驰骋在空旷的田地里,开展播种前的整地工作。无人农机以高效率在1天内完成传统人力作业2个月的工作量。视觉识别、AI算法、高精度导航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耕种的全过程实现了无人化。
这是记者3月9日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万亩智慧农业园看到的景象。这里,鞭牛犁地的传统耕耘方式一去不复返,机械化的智慧农耕画卷徐徐铺开。
该万亩智慧农业园,整体占地面积约1万亩,规划建设无人化农场实验区、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生态智慧渔业示范区、农耕文化旅游示范区四大功能区。
2021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批复认定其为“广东省数字农业示范园”,将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科技样板、华南智慧水产养殖综合示范园,示范带动广东省数字农业发展。
无人化农场实验区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这里面积合计2400亩,其中2000亩为水田、400亩为旱田。”该农业园相关负责人张慧敏介绍。实验区突出数字农业技术支撑,把互联网、物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农机无人驾驶、智慧农业和农场管理中,通过运用无人农机装备及平台,实现“耕种管收运”全过程无人化。
“农机进行翻土、碎土,为接下来的播种提供一个良好的苗床环境。”广东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装备运营中心农艺工程师车艳丽说,由该公司研发的拖拉机,可配套大型和复式农机具进行牵引、动力输出和多功能作业,如犁耕、耙地、播种、施肥、喷药、复式作业和运输等。
由无人农机进行作业,春耕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一台机器一天最多能完成800亩作业,人力劳作一天只能完成20亩左右,大概要1到2个月不间断工作才能完成机器一天的工作量。”广东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翁正威说。
实验区目前还配备了1台无人收割机、4台无人机、十几套复式农机具,保障春耕进度。“春耕进度已完成30%。”张慧敏预计实验区将在清明节前后完成春耕。
紧抓万亩智慧农业园建设契机,三水乡村振兴改革试点迎来发展新机遇。作为全省试点,三水农用地占比达63%,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基础、市场条件和城乡配套资源。近年来,三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是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牵引,加速农业“园区化”发展,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 肇庆高要:百亩油菜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