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为佛山探索都市形态新范本
浏览次数:450 分类:佛山新闻
过去一年多,居住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的市民会发现,身边突然冒出一批公园来,成为休闲遛娃的好去处。这些公园规模不等、主题不一,各具特色,它们共同支撑起桂城的“公园城市”战略。
2020年12月,桂城首次披露“公园城市”战略,提出至2030年将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园城市”建设,预计将建成公园350个、慢行系统100公里,公园绿地面积达1.7万亩,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
一年多以来,桂城累计建成大大小小的公园180个,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个公园,以及慢行系统60多公里、绿道120多公里,逐步让“在城市里游山玩水,在公园里工作生活”的幸福城市愿望照进现实。
去年底,桂城入选“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园城市典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年各地都在大力推动城市更新,优化城市硬件,为什么桂城能够脱颖而出?
回顾桂城的城市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桂城在发展起步阶段,就把公共空间的构建作为立城之基。20年前,桂城第一个人工湖千灯湖从一片菜地上诞生,并逐渐形成湖光山色、交通便捷、产业集聚的城市地标。随后,文翰湖、映月湖、怡海湖等人工湖接踵而至,呈现“一城四湖、竞相斗艳”的发展面貌。
如今,千灯湖公园已经成为桂城城市架构的重要组成和最闪亮的名片,同时也是佛山城市化的成功典范。
随着经济发展和都市形态的迭变,面向未来,城市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只有内外兼修的城市才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何为城市的里子?笔者认为,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对人的关怀融入到城市建设和运营的方方面面,便是城市最大的里子。
桂城打造“公园城市”,正是基于对人的需求的深刻理解,一座城市既要有代表城市形象的大型公园,也要有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社区公园,把人与城市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早在发布“公园城市”战略时,桂城就提出以“以人为本、生态筑基、三生相融”为原则,生态、连接、易达、全民、美学、人文、发展是其中的七个关键词,这七个关键词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怀与满足。
以“易达”为例,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岑灼雄就指出,以往在做城市绿化时为了保护绿植,经常会种上一些灌木,把人挡在外面。桂城对公园城市的建设更加注重对绿色开放空间的打造,包括加强绿道建设,串珠成链,让人能够真正走进自然,拥抱城市。
类似的设计理念在桂城处处可见,昔日荒凉的桥下空间被赋予了活力,化身为极限运动公园;单调的运动场所被赋予了丰富的色彩;把更多科技元素融入到社区公园的建设中,让人与人得以更好地互动。这些绣花功夫处处体现匠心。
如今,公园已经成为桂城城市生活的必需品,不分城乡,无谓高低,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创业者,都能通过公园感受到这座城市最大的友善与诚意,这种普惠性赋予了公园城市的巨大魅力。
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深入,公园之于桂城已不仅是提供游憩、锻炼的场所,通过一系列活跃在公园里的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的特色场景,引入更加国际化、更有都市味、更具“青和力”的文化项目,桂城正致力探索“公园+”的无限可能,让城市更具温情和活力。这种探索,有望成为佛山面向未来的都市形态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