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大鹏新区聚焦生物产业发展 打造全球生物产业圈
返回

大鹏新区聚焦生物产业发展 打造全球生物产业圈

浏览次数:780 分类:产经


从基因育种到肿瘤免疫治疗;从生物制剂到海洋天然药物……在日前闭幕的第十九届高交会上,以生物科技为主的大鹏新区展团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闪耀亮相。大鹏新区重点展示的以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为核心打造的全球生物产业圈,吸引了众多观众和业内人士驻足互动,体验与交流。
近年来,大鹏新区围绕“三岛一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了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和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设目标,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鹏道路”,并紧跟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深圳市产业布局,以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为龙头,全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并初步构建起“一库一院两园多平台”全球生物产业圈,大鹏新区正逐渐崛起为全球生物产业新高地。
生态立区 聚焦生物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地处深圳东部的大鹏新区陆域面积30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3.2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6%,拥有大小不等的54个黄金沙滩,环境优美。因此,大鹏新区被誉为深圳市的生态“基石”。
基于此,在大鹏新区成立之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即确定了“生态岛、生物岛、生命岛及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定位,同时提出“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精细管理、提升水平”的发展原则。大鹏新区紧跟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深圳市的产业布局,将产业发展方向聚焦生物、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尤其是在深圳将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发展,在环境最优美的东部区域,高规格、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国际生物谷,并将位于大鹏新区的坝光列为核心启动区以来,大鹏新区更加明确地将生物产业作为未来主导产业之一予以大力扶持、快速推进。
其中,大鹏新区在“十三五”规划和产业导向目录中,明确了未来的产业布局,将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等,并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现代农业;到2020年,形成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以海洋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布局体系。
同时,大鹏新区在宏观区域规划上对大鹏半岛实施了主体功能区划,并围绕生物产业发展,以坝光国际生物谷为核心,配套布局了国家基因库、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华大基因、海洋生物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初步形成了科学的、产城融合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政策助力 生物产业高地成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鹏新区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绿色发展,从政策创新、人才引进、产业扶持、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完善科技创新环境。
大鹏新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早在2014年,根据国务院(国函[2014]64号)的《批复》,坝光片区作为深圳国际生物谷的核心启动区,又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享受与中关村同等政策。
在高新产业扶持方面,大鹏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及措施,仅2016年就对64个科技项目予以扶持,支持资金达2000万元,主要支持海洋、生物、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
在2017年,大鹏新区还结合实际对相关政策再次进行了完善,新修订的《深圳市大鹏新区关于加强科技研发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于6月正式印发实施,对科技创新、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载体建设、人才和项目引进等扶持措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在平台建设方面,大鹏新区不断引进和培育创新载体,为生物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截至2016年底,大鹏新区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21个,其中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中心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技术中心2个、工程实验室5个、科技孵化器2个,辖区内还有1个国家级重大基础设施—深圳国家基因库,以及1家重要科研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
为引导社会资本对新区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战略新兴产业等进行投资,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激励和杠杆放大效应,大鹏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经新区批准已成立政府引导基金公司,首期基金规模约15亿元人民币,拟在生物、生命健康、海洋、旅游、文化创意等符合新区鼓励发展产业领域成立专门的创业引导基金。同时,为鼓励和促进大鹏新区生物产业发展高端化、集约化、规模化,建立生物企业落户及发展激励制度,大鹏新区于2017年发布了《大鹏新区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引进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尖端科技项目、领军人才,大鹏新区还出台了《大鹏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及7个配套政策文件及8项目工程,并从2013年起每年投入3000万人才发展资金。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创新环境的培养下,大鹏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逐步增加。截至2016年底,大鹏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26家,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方面。在专利申请与授权方面,也在不断创新高,2017年1-8月,大鹏新区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总数分别为244项和119项,相比去年同期,申请量增长了60%,授权量增长了45%。
大鹏新区生物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也吸引了不少省市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争相落户。其中在生物产业方面,全球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全球最大的综合基因库暨国内首个国家基因库于2016年9月22日在大鹏新区建成并正式运营。由有着“疱疹病毒之父”之称的罗兹曼教授率领的深圳罗兹曼转化医学研究院,由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建立“马歇尔教授名医工作室”、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旋杆菌)国际诊疗中心、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诺奖实验室及他出任联合创始人的深圳鸿美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荣福教授所带领的深圳市因诺转化医学研究院,依托全球最大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建立的华大农业集团,中国农科院基因组学研究所等相继落户大鹏新区。据统计,自大鹏新区成立以来,共引进包括诺贝尔奖得主1人,美国院士及中国院士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5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9人等在内的高层次人才。
核心引领 坝光国际生物谷建设加速
为培育全球竞争新优势,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大鹏新区将坝光国际生物谷核心启动区作为全区生物产业发展格局确立的重心、核心,并全力支持和快速推进坝光国际生物谷核心启动区的建设。
其中,2016年初,备受关注的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建设全面启动,包括道路、水务、公园等28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部分项目于2016年完工,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
2017年伊始,大鹏新区再集中启动30个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包括道路、水务等基础设施类项目,公园、人才住房等社会民生类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发展类项目。大鹏新区在坝光开发建设上展现大鹏担当,争创大鹏业绩,全力推进片区开发“出形象、出进度、出实效”,努力把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和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据悉,目前坝光施工一期场平工程的一二号标段已完成50%以上;四横八纵的22条道路已全面动工,对外交通新通道—鹏坝隧道双向已开建;公园绿地、房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已全面铺开;正在规划建设的生物家园和绿岛综合体也初具规模。其中,生物家园是大鹏新区首个产业载体项目,将有效扶持区内生物产业发展,减轻企业入驻成本,为首批入驻坝光核心启动区的企业、机构及社会团体提供初创发展空间。绿岛综合体项目则是为坝光核心启动区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人才居住、区域商业等复合型功能,为片区发展提供基础配套设施。
根据规划,到2020年,深圳国际生物谷将引进3家以上研发中心、10家以上特色专科医疗机构、3家以上特色学院、20家以上企业研发总部,生物产业的增加值将达到800亿元。
产城融合 生物产业生态圈初显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肩负着培育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经济特区未来发展新引擎的历史重任。
基于此,大鹏新区致力于将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打造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以及生物产业的集聚基地,与周边的深圳国家基因库、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生命科学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形成“一库一院两园一核心”的产城融合格局,通过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的联动,多个配套园区以及服务平台的共享,打造产业生态圈,为未来生物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其中,结合“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与“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的产业定位,坝光将重点发展生命信息、生命健康服务、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资源开发、生物医学与高端医疗、生物环保与制造等六大领域。目前,已有38个项目意向落户坝光核心启动区,其中大型科研机构5家,产业化公司30个,生命健康综合产业园3个,已有多家企业提交重点产业项目认定。
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深圳国际生物谷海洋生物产业园是坝光核心启动区的两个先导区和孵化器。其中生命科学产业园占地1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共有42 栋建筑,由大鹏新区于2013年投入3.5亿元规划改造而成。海洋生物产业园占地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9万平方米,2015年一、二期改造完成。海洋生物产业园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还承载着“深圳市留学人员(大鹏)创业园”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两大功能,是深圳唯一的海洋生物育种、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能源开发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研发孵化功能园区。入园企业已从2013年初的10家增至55家,其中留学生创业企业6家,拥有3个院士团队、5家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国家高新企业3家,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多个。
2013年8月,大鹏新区首个生物产业项目、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建成;2014年4月,由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农业基因组学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打造的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落户大鹏新区以来,已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基因组学研究团队,组建12个创新团队,覆盖了生物信息学、作物学等4个学科的十余个研究方向。
伴随着大鹏新区生物产业圈的不断扩张,大鹏新区的生物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截至2017年5月,大鹏新区已储备生物生命健康相关企业、机构69个,2017年一季度实际完成产值规模约为7173.61万元。
绿水青山更孕育着金山银山。如今越来越多项目看中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与极富前景的产业定位,落户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与海洋生物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三期总体规划编制已启动,生命科学产业园二期正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岩土工程勘察。
可以期待,随着生物产业、生物健康产业、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向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快速聚集,“西有前海合作区、东有大鹏生物谷”,深圳东西翼齐飞格局正逐渐形成,大鹏新区将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