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在珠三角集聚 力求破解核心技术缺失难题
浏览次数:614 分类:产经
走进位于东莞长安镇的东莞华茂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生产线上一只只机械手臂,有序地制造着手机壳。近年来,珠三角地区这样“机器换人”的工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在珠三角地区聚集,珠三角成为工业机器人重要的生产基地。
对比全国与广东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发现,2018年全国共生产工业机器人14.8万台(套),同比增长了6.4%,而广东去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21万台(套),同比增长了28.3%。换言之,去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总量约21.69%,增速也快于全国平均增幅。
现象机器人产业珠三角集聚
此前在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采访发现,这个成立于2014年的基地,专注机器人及相关行业的创业孵化,重点关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系统及其行业应用,短短四五年时间,已经成功孵化了多个创新项目或团队,当地也已初步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检测的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同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机器人产业也在快速推进。去年3月28日,机器人产业“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直接在佛山顺德建设面积达1200亩的智能制造基地。同年9月,占地10平方公里、投资800亿元的机器人谷项目落地顺德,计划引进10000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高地。
去年8月,广东省经信委公布的“实体经济十条”实施一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显示,广东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500家,重点企业188家,全省正在扶持38家机器人骨干企业、28家培育企业,已形成广州佛山工业机器人与系统集成、深圳东莞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配套等多个机器人产业集群。
背后“机器换人”如火如荼
据中国电子学会去年8月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应用市场,而且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由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传统领域逐渐向新能源电池、环保设备、高端装备、生活用品、仓储物流、线路巡查等新兴领域拓展。
近年来,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大规模推动“机器换人”,一批制造业企业相继加速向自动化生产转型升级,这也让广东成为全国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之一。巨大的需求,为工业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带来动力,促使广东(主要是珠三角)成为国内主要工业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之一。
以东莞为例,早在2014年9月就启动了“机器换人”项目,希望借此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用工成本。在今年1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东莞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东莞市市长肖亚非透露,“机器换人”以来,东莞累计投入9.1万台(套)机器,减少用工28万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8倍。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也指出,珠三角地区依托区域内良好的应用市场基础,多个领域的细分行业应用驱动着机器人产业发展。
《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则明确实施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计划,重点在电子、汽车、机械、家电以及民爆等行业领域中推广应用机器人,鼓励企业应用广东省内自主品牌机器人,综合利用保费补贴、事后奖补等方式予以支持。
方向力求破解核心技术缺失难题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则指出,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70%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大多依赖于进口。跟全国一样,核心技术缺失成为制约广东省内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披露,目前珠三角地区机器人科研机构绝大部分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以高校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等类型为主,拥有较强的学术研发与产业应用能力。目前珠三角机器人研发以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为重要目标,希望政产学研用通力配合,突破“卡脖子”技术。
佛山2016年10月启动建设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通过借力中国工程院、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扶持重点企业,通过资源的整合,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载体,致力于推动机器人自主创新突破,并引导机器人相关企业实现共同发展。
去年12月,由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共同组建的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广州市揭牌。该中心计划整合内地和港澳机器人产学研力量,针对当下机器人产业存在的核心技术缺失和产品可靠性不够高两大痛点,展开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应用技术研究,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行业协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