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33年全国居首 形成两个产值超万亿元产业集群
返回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33年全国居首 形成两个产值超万亿元产业集群

浏览次数:605 分类:产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广东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缩影和代表。广东的GDP从1949年的20.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万亿元,近30年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广东的发展经验是什么?昨日上午,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表示,广东没有特殊的资源禀赋,也没有可以坐享其成的发展基础,广东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靠的是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和改革开放的优势。

昨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副省长张虎介绍广东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外贸进出口总额33年全国居首

新闻发布会开始后,马兴瑞首先介绍了广东的发展情况。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工作,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视察地方就到广东,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两次亲临广东视察,亲自出席见证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协议签署和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多次对广东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寄望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广东牢记总书记嘱托,立定时代潮头,改革开放再出发,奋力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

马兴瑞表示,广东有几个特点非常突出:一是经济高速增长,GDP从1949年的20.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万亿元,近30年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二是地方财力由弱变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价格)从1950年的3.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2万亿元,是全国首个超万亿元的省份;三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1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7.16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1/4、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470亿美元、占全国1/5强;四是形成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75万家,从传统制造业到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基本建成门类较为齐全、配套相对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4%;五是城乡面貌全面跃升,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广州、深圳与珠三角各大城市形成现代化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70.7%,实现县县通高速,即将市市通高铁;六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2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彻底消除绝对贫困,240多万省定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广东没有特殊的资源禀赋,也没有可以坐享其成的发展基础,这是怎么做到的?在此,我很乐意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体会。广东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靠的是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和改革开放的优势。

举广东全省之力来推动大湾区的建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社会各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期待,请问广东如何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马兴瑞:今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定位,也就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世界级的城市群。广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与港澳形成了紧密合作的模式。下一步,我们将在五个方面大力推动:

第一,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将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一个是在市场经济体系方面的规则衔接,一个是各类要素流动的衔接,主要是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的流动,在这一方面来讲,潜力还是很大的。

第二,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香港澳门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与广东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将有助于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国家各部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比如建设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等,另外,对科技人员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比如港澳特殊人才到广东,我们正在推动按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政策解决。

第三,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这是我们三地的一个优势,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又有着联系葡语国家的纽带作用。广东是一个制造大省、外经外贸大省,所以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粤港澳大湾区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去年广深港高铁开通,而且实行“一地两检”,香港到广州只要47分钟。最近还有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像香港和深圳的莲塘/香园围口岸,澳门到珠海的粤澳新通道,这些在年底都能建成,特别是我们正在推进高铁、港口、机场群的协调发展。

第五,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广东将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同时我们要大力把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治理好。

形成了两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关注到广东今年的经济总量将超过10万亿元,请问广东近年来在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特别是布局建设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兴瑞:广东经济整个发展情况大家都比较了解,我们连续30年GDP总量在全国排在第一名,今年可以突破10万亿元大关。但是对广东来说,仍然面临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第一,要在经济体系上有所体现。首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这一方面来说,政府就是要提供一个制度的环境、法治的环境和支持企业的政策环境,特别是支持实体经济。这几年出台了“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促进外贸九条”等政策措施,还有支持就业的各类措施。我举一个例子,广东省率先实现了广东企业职工养老金的统筹,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好处。

第二,要着力发展市场主体。广东当前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数说得准确一点是1146万户,说大数就是1100万户,其中企业数接近500万户,位居全国第一。目前,我省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有29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所以我觉得这些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在市场经济发展当中,比较注重发展产业集群,现在形成了两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一个是电子信息、一个是绿色石化,同时我们还有七个千亿元产值的新兴产业集群。

一是率先发展4K超高清视频产业。4K电视机的产量约占全国一半。二是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了3.2万台套,占全国22%。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圳、广州和珠海实现公交的纯电动化。四是率先发展工业互联网。现在有3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在我们的推动下,马上会有1万家企业实现上云上网。五是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广东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的43.9%。

共建人文湾区是大湾区建设重要内容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当中,要共建人文湾区,广东省会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傅华:共建人文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粤港澳文化同根,所以人文湾区建设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三地的文化交流互动日趋紧密、日趋活跃,也为我们共建人文湾区、推进湾区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基础。

广东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共建人文湾区上做了些考虑和安排,前不久出台了广东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化圈的三年行动计划。基本想法有三个方面:第一,岭南文化是我们三地共同的底色、共同的财富,我们要以岭南文化为纽带、为桥梁,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第二,充分利用三地优质丰富的文化资源,面向新时代,打造湾区的文化精品,要有湾区的代表作。第三,三地要共同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湾区故事,做好文化的传播。

具体到工作层面,我们有这些方面的考虑:

第一,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广东要推动共建人文湾区,首先自己的文化要发展、要繁荣,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制定了一个《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三年行动方案》,这个方案包括十大工程、50个项目,其中就有要抓好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打造新时代广东文艺高峰。

第二,要深化三地文化交流合作。这是一个重点,我们初步考虑大概有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二是联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三是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联手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四是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联手发展。五是要建立大湾区文化艺术联盟,推动三地联手创作生产展示大湾区建设的电影、电视剧以及文学、音乐、美术作品等。

第三,我们要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舆论支持,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5月19日,三地多家媒体联手在广州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峰会很成功。希望海内外媒体界新闻人能够更多把目光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湾区发展集聚更多的注意力资源,为湾区打造一流的媒体生态和舆论环境作出大家共同的努力。

马兴瑞:关于广东的文化强省建设,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的先进文化也要用先进技术手段去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它不仅仅给我们提供精神食粮,同时还牵引着我们的技术发展。我们下一步发展4K、8K、5G,对文化的传播会带来巨大的好处,所以它对科技的需求和牵引力还是巨大的。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