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坏账降低一半?30年大数据老兵谈实战
浏览次数:1137 分类:财经
“从30年前大学毕业从事大数据行业开始,我就坚信有一天数据会如井喷一样地产生。”为大数据事业投入了大半个人生的张新昌,创立了中国最早一批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深圳华策辉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art Decision华策),距今已经12年整。
对于当初的选择,作为Smart Decision 华策创始人兼CEO的张新昌倍感欣慰。
但在30年前,国内互联网还没有崛起之前,讲到大数据应用几乎是无稽之谈。
在创立华策之前,张新昌曾在香港的顶级国际银行工作近10年,后又前往澳大利亚担任美国SAS公司澳大利亚首席顾问,一直从事和大数据应用相关的工作,获得英国皇家统计学特许统计师,更是在第二届欧洲数据建模比赛中一举夺冠。
Smart Decision 华策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 张新昌先生
“他就是那种无论做什么脑子里都是数据的人。记得当年我们宵夜一起吃肠粉,聊到一个客户的需求——如何把三维空间的多重数据呈现在二维的坐标系中,便于不懂数据分析的市场经理可以快速做出市场策略。结果饭吃到一半他就冲回办公室,往往这时候他是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的。”华策合伙人,首席运营官陈志明笑着说道。而那个模型就是汇丰银行最早期采用的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现在很多银行的客户管理模型依旧以它为基础。
“数据是有生命的,因为数字背后代表的是每个人每一刻的生活轨迹。”2007年,国内互联网金融刚刚发芽,张新昌知道,时机已经到了。当年2月,深圳华策辉弘科技有限公司就此成立,成为国内大数据行业的创业先锋队伍之一。
大数据应用者,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那时候,国内企业对于数据的应用完全处于一片空白。华策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行业商业模式,向客户沟通海外大数据应用模式和成效。从最初服务的汇丰银行、星展银行到如今的中国海关、平安集团、招商银行、捷信、中国移动、顺丰、周大福珠宝等,华策的客户覆盖了银行、消金、互金机构、小贷、证券、通讯、物流、零售等多维领域。
另一方面因当时国内大数据应用领域人才缺乏,华策招聘了很多大学毕业生进行数据挖掘、建模的培训。如今,最早的这批华策员工均在大型银行、BAT、IBM等公司风控部、数据部担任要职,一度被称为“大数据界的黄埔军校”。
时间看得见,过去的12年中,互联网催生着传统金融的变革,大数据的概念开始火遍大江南北,张新昌当年对于大数据将会蓬勃发展的预见得到证实。
大数据的应用更成为国内金融行业,甚至其它传统行业科技改革浪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互联网金融从蓝海荒漠杀成红海一片,在强监管的清洗下,大数据应用成了实力金融机构的必备生存利器。一时间,互联网金融催生了无数的第三方大数据机构。很多来自海外知名金融机构的众多人才也密集归国,参与或创立金融大数据服务机构。
但在2017年底互金行业爆发过一轮共债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发现,很多大数据公司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效果也并不突出。无论是贷前审批、智能反欺诈、多头借贷查询,还是智能营销、智能催收等产品,都无法产生较大的差异性,即便有,也很难产生在技术上,而是数据的丰富度和体量上。作为最早起步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商,数十年的数据沉淀优势便彰显出来。
“其实科技发展到目前的情况,大数据应用的技术并不是瓶颈,大数据人才除了懂技术,更重要的是懂商业运作,对特定行业有深入的洞察。这一点上,华策业内十多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要知道客户的痛点在哪,想到通过技术可以解决商业问题的办法。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市场上很多公司提供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因为没有完全站在‘生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客户真正解决商业问题。”他说,“华策从不给客户提供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根据他们的经验,那一定会出问题 。”
因此,在张新昌眼里,大数据应用工程师也是具备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自华为、IBM等名企的数据专家之所以汇聚华策,也正是源于华策能在技术与商业需求之间找到更好平衡的经营模式,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施展空间。经历着强监管和经济下行周期,互金行业正处寒冬,懂得技术和商业的结合,可能也是这个阶段大数据机构的突围重点。
据了解,华策总部位于深圳,在多地设有团队,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数据、智能系统、智能模型以及风控全流程解决方案等。而依靠贷前服务、全流程风控、智能营销三大板块的产品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核心产品的收费比例达到70%。
华策曾为某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线上零售信贷业务的银行提供自主研发的的智能类系统服务,并于一个月后成功上线。上线后将之前纯人工审核的方式转化为线上自动化信审,极大降低了业务对人工的依赖,将信贷业务办理时间从以前的2-3天缩短至分秒级别,并实时识别出数万笔风险行为并拦截,相较上线前坏账损失降低46%,帮助挽回数千万元的风险损失;在业务精准营销上,帮助银行用户营销转化率提升了51%,零售信贷交易规模带来近25%的增长。
另外一家银行曾通过华策自主研发的“复购营销分”,将其存量客户开发户均资产单季度提升70%,存量客户环比提升21%,理财销售特选名单转化率最高提升22倍。使用“复购营销分”进行客户二次开发的理财产品占比均在同期银行所有理财产品54%以上。很多大数据应用商可以提供相似的产品,但每一家的建模能力不同。在大家都去争相表达自己家产品最好的时候,数据又是最好的见证者。
“华策的数据源以及数据沉淀积累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我们使用华策的产品,最看重的不是数据源,而是他们对于数据处理的能力和对行业的洞察。”一位已经同华策合作了10年的大型机构银行风控部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互金行业已经进入到下半场,正是需要精细化运营的时候,业内粗放的、只查多头借贷情况的风控模式已经不够用了。更精准的风控模型,包括复购模型是信贷行业下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据玩家,变现赋能方显价值
“数据只是起点,华策并不是倒买倒卖的数据公司,我们的能力更多在于基于数据和业务洞察下,如何用数学模型深度挖掘出数据的价值。在中国,每个人的数字足迹早已渗透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张新昌说。
随着国内网购支付、智慧出行、智慧健康、智能家居、智慧餐饮、线上旅游等快速落地,人们产生了更多的行为数据。大势所趋,未来大数据必将站上金融行业科技改革舞台的中央,而大数据处理能力,就是每个企业的大脑。“面对如井喷般袭来的数据,如何真正激发数据生命,将之真正服务好数据提供者,才是值得大数据应用者深思的事。”张新昌如是说。
“我们每天会收快递,使用移动支付,而这些行为会带来大量的位置信息、消费能力等个人数据。当我去银行申请金融服务时,若这些数据可以迅速被调用,所有审批无需繁冗等待。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典型通过技术与商业思路结合,既让数据提供者享受到便利,促使银行等数据获权场景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派生出新产业。而这就是华策数十年如一日在做的事“
谈及目前大数据行业的希望与机遇,张新昌说到,一个希望是个人数据保护的立法可以尽快推出,这个对于消费者和合规的从业者来说,都会是重大的利好;一个机遇则是华策正在大力投入的开放银行产品。华策目前已经同几家银行关于开放银行设想进行初步合作,希望可以真正通过数据变现,提高企业价值,数据合作,创造公用价值。
大势所趋:数字浪潮时不我待
“大数据应用序幕才刚刚开始,行业就已经变天了。”在互金行业艰难的变革时期,因为监管政策收紧,黑产欺诈团伙狂欢,一大批大数据应用服务商被迫转型贷超做起了流量生意,或转向联合运营开展助贷业务。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底层信用设施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也是为何短期内中国的金融科技领域很难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监管部门发力整改行业问题,这是金融科技最好的一年。大潮退去,这一行真正生存下来的一定是靠实力说话的。”面对激烈的竞争,张新昌并不焦虑,他表示,华策每年盈利稳步增长,并有香港知名集团入股助力。今年要做的是加强业务专业度、加强内部监管、充分分析和突破更多的行业痛点。2019年,除了金融领域,未来还会在其他领域如零售、游戏、物流等行业不断尝试新的机会。
“市场的想象空间很大,我们更加希望看到的是百家齐放的行业局面。良性的市场竞争更能促进整个大行业的发展,但最终也只有脚踏实地做事情才能走更远。大湾区的崛起,也给华策这样的科技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如今,张新昌仍同30年前的他一样,坚持看好大数据的未来,也希望用华策卓越的数据服务能力,为合作伙伴打造出一个个助力商业决策的“最强大脑”。
上一篇: 聚焦新零售,共建智慧产业生态链
下一篇: 大数据红利时代如何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