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两个院士的“春耕”
返回

两个院士的“春耕”

浏览次数:784 分类:财经

  新华社广州4月17日电 题:两个院士的“春耕”

  新华社记者吴涛

  当下,院士“指导”农民“种田”成为广东春耕的别样风景。

  今年3月,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坐在地里吃盒饭的照片,一度成为网上热图。吃盒饭的地方在广东省湛江市下辖的廉江市安铺镇农民陈超的稻田里。

  今年春耕前,陈超购买了精量穴播机,这部功能先进的机器可在播种的同时完成播种沟和起垄作业,但需要根据土质软硬和土层厚薄等进行调整,并根据不同的种子品种设定每穴播种几粒,对操作者技术能力要求较高。

  罗锡文就是到安铺镇指导如何操作精量穴播机的。陈超说,原准备请罗院士到附近的餐馆吃饭,但罗院士说时间紧,下午还要接着看旱改水田,午餐就在地里吃盒饭。

  这让陈超十分感动:“院士那么大年纪,从广州跑了几百公里赶过来免费帮我们,却坐在田埂上吃盒饭,感觉有点招待不周。”

  今年春耕期间,罗锡文已12次现场指导耕作,足迹遍布广东茂名、开平、廉江、清远、增城等地。

  远在北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则“遥指”广东春耕。

  3月26日,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障区的广东清远,300多名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聚在直播间,听赵春江及其团队的春耕授课。从具体的瓜果水稻种植到农业机械使用技术,有人自觉收获满满,还有人仍求知若渴。

  这是今年春耕以来,赵春江及其团队在广东的第6场“直播大课”。赵春江及其团队还专门为清远农业开发了“清远农宝”软件系统,给当地农民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向高水平专家求教的平台。

  院士成为春耕的“常客”,让农民多了一份从容。清远英德市农民黄芳说,以前种新品种南瓜,有些技术连蒙带猜。今年不一样,每一点栽培技术都心里有底。

  院士帮忙,让农民种植有方、增收有路。陈超和合作社机手得到罗锡文及其团队的培训支持,快速学会了如何平整土地和处理种子以适应机耕、如何规范操作和维护保养机械,已用穴播机播种1700多亩水稻。

  “单是人工费,每100亩就可以省下1万元,我是捡到宝了。”陈超兴奋地说。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册农村科技特派员已达1万多名,其中不少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教授等“高精尖”人才。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表示,科技部门正以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加速科技下沉、人才下乡,助力春耕生产不误农时,科技兴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罗锡文是广东最早的一批科技特派员。“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农民想做,但不知道怎么做,迫切需要有人指导。”罗锡文说,而这些问题只有下到田里,才能了解地方的生产习惯和条件,才能讲得清楚。

  赵春江说,科技特派员制度可缓解农村技术和人才短缺,“担任科技特派员,可更好地了解当地农业问题需求,为基层春耕生产和农业农村发展作出贡献。”

  “有机器和技术,今年播种顺利,田里禾苗长势非常好,估计农历五月初就可以开始收割。罗院士说他收割时还会来,我要请他喝一杯我自己种的水稻酿的酒。”陈超说。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