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生亲述:身处风暴中心,非洲输入疫情严重吗?
浏览次数:927 分类:财经
一月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
世界人民觉得中国是疫区,
中国人民觉得湖北是疫区,
湖北人民觉得武汉是疫区,
武汉人民觉得汉口是疫区,
汉口人民在开心的办年货、赶吃年夜饭,不想搭理你们。
而三个月后,这个段子有了新版本:
全国人民都觉得广州是疫区,
只有广州人不知道。
目前,广州已宣布自4月4日起,对广州市越秀区三元里瑶台村加强管理,所有商户暂停营业14天。4月5日,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区从疫情低风险调整为中风险。
丁香医生疫情地图
截至4月23日11时,广东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84例,累计治愈1518例,累计死亡8例。广州市内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501名,其中境外输入125名。
在上面那张广东省疫情地图中,广州正处在颜色最深的中心。广州集中了全省大约三分之一的确诊患者,而境外输入病例差不多是全省其他地区总和的两倍。
作为一名生活在广州的医生,今天我就来聊聊当地的实际情况。
广州疫情究竟如何?
实际上,广州的情况并没有大多数网友想象的那么严重。
我统计了广州4月份以来的数据。
数据来源:广州市卫健委官网,作者自制图
在4月第一周,几乎每天都有数例新增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非常少;
到了4月12日前后,确诊病例数量无太大波动,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逐渐达到峰值;
4月16号之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开始下降。
和疫情初期不同,在广州4月确诊病例当中,大部分是境外输入病例,排名前5的国家是英国(32例)、美国(21例)、菲律宾(13例)、尼日利亚(9例)和巴基斯坦(6例)。
我们看看所有境外输入病例来自于哪些国家,按照大洲划分。
数据来源:广州市卫健委官网,作者自制图
在广州的境外输入病例中,来源最多的还是欧洲和北美。至于此前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的「黑人区」和「非洲输入病例」,实际上非洲输入病例只占了广州所有境外输入病例的17%,和亚洲国家输入的比例相同。
在互联网上,广州的黑人问题是常年被夸大的问题,各种关于黑人的文章常常能在社交论坛吸引大量点击。
例如下面这张图,网上有人传言「广州黑人泛滥,广州有些地方让黑人来管中国人」。而真相是,这是江苏常州两名来自非洲多哥的职员,在疫情期间留守公司,自愿参与当地的防控工作。
图片来源:常州日报社
网传「广州三十万黑人」的说法,广州政府不知道怎么来的,广州人民也不知道怎么来的。实际上,截至4月10日,广州在住外国人共30768人,其中非洲国家人员4553人,占比15%,这个比例和上面输入病例占比没有显著差异。
关于广州黑人区的疫情,广州朋友也拍摄了视频,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微博@胡教一下:「我去疫情中的广州黑人区走了一圈,所谓的黑人区疫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答案是不存在的。」
视频来源:微博@胡教一下(视频已获得拍摄者授权)
广州的数据透露哪些信息?
说完了广州目前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我们再对这些数据稍微进行分析,这里重点讨论两个数字,一个是85%,一个是0。
广州近期核酸检测发现的最大不同,是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达85%。
这次新冠肺炎中,全球流行病学界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有多少?这个数据是决定各个国家防控策略的重要参考,而从目前陆陆续续出来的数据来看,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是在逐渐升高的。
在2月底中国疾控中心的周报上发布了最大规模的新冠肺炎病例分析,根据截至2020年2月11中国内地72314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分析,无症状感染者889例,占比1.2%。
到了3月20日,这个数字出现了翻天覆地的逆转。根据Nature发表一篇报告综合的几项研究结果,感染者中无症状或者轻微症状的比例,可能高达60%左右。例如在当时钻石公主号邮轮3700多名乘客中,核酸检测阳性、但是检测时没有症状的人超过46%。
Nature官网截图
综合其他国家和广州近期的结果来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可能比疫情初期我们预想的大很多。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可能是:第一,无症状感染者中有多少最终会成为确诊患者呢?第二,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到底如何?
根据4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截至4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764例,其中转归为确诊患者的1297例,已经解除医学观察的有4444例,尚在医学观察的还有1023例。
如果我们除掉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那么最终确诊和没有发病的比例是23:77,也就是4名最初核酸检测阳性但没有症状的感染者中,有1名最终可能会发展为新冠肺炎。
数据来源:广州市卫健委官网,作者自制图
而另外一个数字也值得我们关注,在广州截至目前发现的一百八十多例无症状感染者,暂未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后续传播的情况。
无症状感染者究竟会不会传播?我们接着上面那个饼状图往下说。
事实上,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以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症状感染者,医学上又称隐性感染者,这些人始终不会发病;另外一种实际上是处于感染后的潜伏期,尚未发病。
目前的研究认为,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疾病,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一些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较确诊患者低,另外因为没有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他们将病毒排出体外的能力也比较弱。
图源:吴尊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在疫情传播中的作用与防控策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根据目前的一些研究,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能力较确诊患者弱很多,但并不是没有。前几天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认为,估计有44%的新冠肺炎病例是由最初没有症状的患者传染的。另外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预印本上的一项研究则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能力不到确诊患者的三分之一。
无论如何,鉴于目前有较多的无症状感染者,大家继续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对于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还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广州,也适用于中国其他地区。
广州如何应对?
虽然广州政府和人民反复对外强调「不应借防疫之名妖魔化广州」,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真正做好防控策略,才能让这些传言消散。
广州目前采取的防控策略,有点类似韩国——大规模核酸检测。广州的检测规模已经超出了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像上面提到的目前居住在广州的4553名非洲国家人员,已经全部接受了核酸检测。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广州排查了6.8万人,在已经出来的5.3万份结果中,检测出7例无症状感染者,阳性率大约是0.013%。
广州当前采取的策略是重点领域全面检测,例如人员接触较为密集的司机,广州目前有57家的士公司,超过3万名司机,这些司机已经于本周一全部接受了核酸检测。
另外,从4月20日开始,广州市政府对首批返校的近3万教职员工、16.7万名初三和高三学生全部开展核酸检测,共计将近20万人。这些师生和的士司机的检测费用,全部由广州政府财政负担。
我们做个全国几个大城市的核酸检测能力对比。
北京目前的核酸检测能力大约是8600份/天(3月31日数据);之前的疫情中心、集中了全国将近六成确诊病例的武汉,在3月中旬,每日检测最高能力是2万份,近期又提高到了4.6万份。
而广州目前一天的检测能力是多少?
7万份。
另外,由于新冠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因此广州不仅对人群进行检测,对环境样本也进行检测。截至4月15日,广州对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住小区、隔离酒店和转运车辆共采样2.5万个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广州的这种大规模检测,又叫「应检尽检」。这种大规模检测对于一座城市的动员能力和医疗硬件要求很高,一者是广州汇聚了华南地区最强的医疗资源,二者是广州拥有数量众多、实力强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大规模检测目前在医学界也是存在争议的,一是核酸检测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问题,二是费用问题,广州的防控策略可能只适用于现在的广州,并不宜直接照搬到其他省市。
一个国家的防控策略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防控策略会随时变化,各国都在互相学习当中。从来没有「抄作业」一说,毕竟大家拿到的考卷都是不同的。
我们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务实的政府、高度配合的民众、强大的医疗实力,加上这几个月以来积攒下来的防控经验和教训,广州不会成为第二个武汉。
疫情面前,慎重为上,但盲目乐观和过分夸大疫情,都不利于疫情的防控。比如有部分网友恨不得分分钟把广州封了,以免疫情扩散出来。但实际情况是,封了广州并不会让其他城市减少新增病例,而会让广州的经济和民生陷入灾难。
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全国所有城市,由于零星案例而采取过于封城这样的终极防控措施,这是毁掉一座城市的最快方法。
对于广州而言,真正严峻的挑战并非疫情,而在疫情之下的经济。
根据4月21日公布的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广东省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7%,工业领域下降最严重,其次是服务业和农业。
而作为省会,广州市的数据同样不好看,广州今年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1.8%,三大支柱产业(汽车、电子产品和石化)的产值全面下降。现代经济运营是环环相扣的,没有哪个行业可以隔岸观火。
放眼中国,真正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比例很少,但因为疫情收入减少、甚至公司倒闭失去工作的大有人在。
疫情尚未结束,经济如何复苏?这是才是一道真正的难题。
在疫情全球大爆发的现阶段,彻底维持病例数为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一座城市出现的零星病例也不可能引起医疗系统的崩溃。
我对广州的医疗系统有信心,广州不应因为这些少数输入病例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经济恢复。疫情防控很重要,但经济复苏也很重要。经济一旦垮掉,疫情防控同样会崩盘。
最后,我想从个人角度说几句:当越秀区出现黑人感染新冠病例就要求黑人滚出广州的人,当猫检测出新冠抗体就说要全城捕杀流浪猫的人,医护人员从前线抗疫回来不让人家进入小区的人,在高速公路上劝返载着湖北复工人员大巴的人,这些人本质上都是同一类人。
广州始终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广州曾经经历过SARS的重创,也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正在面临新冠肺炎的严峻考验。疫情之下,我们更愿意相信科学的力量,还有人性的光芒。
来源:丁香园公众号
本文作者:庄时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