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深莞惠河汕瞄准世界级都市圈
返回

深莞惠河汕瞄准世界级都市圈

浏览次数:1447 分类:财经

  广东经济网报道 放眼全球,每个超级都市背后都“自带一个圈”,像涟漪一样向外扩散,东京、纽约、伦敦,无不如此。在广东这个GDP突破10万亿元大关的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五大都市圈悄然浮出水面。

  近日,省委、省政府对外公布《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其中“点名”五大都市圈——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

  前不久,深圳市发改委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而去年底,深圳方面曾组织团队到惠州、东莞开展深圳都市圈规划的调研。按计划,东莞、惠州、河源、汕尾将纳入深圳都市圈规划。

  另一个现象也印证深莞惠加快融合发展。近日,深圳对5条城际铁路开展勘察设计招标,其中有3条(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汕高铁)将直接连通惠州。“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将更好地发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龙头作用,加快辐射带动惠州、东莞等地发展。”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说。

  先行示范区牵引▶▷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有望1+4>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悄然迈向都市圈时代,同城化浪潮奔涌。去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目标,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在此前广佛肇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的基础上,五大都市圈呼之欲出。广东省已经多次在不同文件中提出广州、深圳等五大都市圈。

  近年来,在“双区驱动”背景下,从中央到广东省,频频点名“深莞惠”。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这为深莞惠合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认为,外界看好深圳都市圈,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大、发展快,既有量又有质;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强;四是营商便利度高;五是产业配套能力强;六是人居环境好。

  过去的经济圈时代,深莞惠更多侧重产业和经济合作。都市圈则强调的是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同城化。

  专家认为,深圳都市圈的规划,预示着深莞惠河汕协同发展有望进入新阶段。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莞惠河汕的合作也谋求新突破,希望实现“1+4>5”的效果。

  占全省经济总量四成▶▷深圳都市圈欲下一盘同城化大棋

  打开深莞惠的经济图谱可发现,产业联动的案例比比皆是。以华为为例,其总部在深圳,手机终端基地在东莞,电池、天线、屏幕等领域的供应商在惠州。类似这样的“三城联动”或“双城记”不断上演。TCL、OPPO、vivo、华星光电、德赛……一大批企业在深莞惠区域实现跨城布局。

  数据显示,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5市2019年GDP加起来达4.27万亿元,约占广东省的40%,位居广东五大都市圈之首;2019年末常住人口3290.39万,约占广东省的28.56%;土地面积加起来达3.72万平方公里,约占广东省的20.7%。专家认为,这种规模和体量的都市圈,放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亮眼的。未来5市若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都市圈建设,将可打造世界级都市圈。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也曾表示,在深圳东进战略之下,世界级大都市圈势在必行。建设大都市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形成城市协同发展效应。

  深圳都市圈如何才能下好同城化这盘大棋?

  省委、省政府在《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中为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乡同城化发展擘画了未来——率先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这正是谋求更高水平协同的关键。今年1月,深圳市提出,做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空间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深莞惠协同一体化发展。

  遥相呼应的是,惠州市也提出,积极参与推进深莞惠都市圈建设,推进深莞惠产业协同合作,探索共建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建议,深圳都市圈可以在几个城市建立“湾区驿站”新模式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新的产业合作模式、人才落地机制和地方特色服务的新业态。

  轨道上的都市圈▶▷深莞惠明年将实现高铁半小时互通

  走进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的厦深高铁惠州南站,只见人流穿梭,高铁飞驰。这里每天有数十趟列车通往深圳,接近公交化运营,10分钟即可抵达深圳坪山站,30分钟就到了深圳北站。深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正逐渐形成。

  惠州市政协常委、惠州学院教授、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认为,要加强深莞惠合作,既要打通交通瓶颈,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应谋划共建更多产业平台,为联动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曾表示,随着深莞惠一体化的推进,希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现与相邻城市之间的1小时通勤。“由深圳主导、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我们与惠州、东莞就启动的项目已基本达成共识。”

  目前,连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地的赣深高铁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湾区大动脉”建成后,串起深莞惠河,并将实现深莞惠半小时互通。

  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公告,对5条轨道交通进行勘察设计总体总包标段招标。其中,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汕高铁3条都直接经过惠州。在深圳都市圈内,轨道交通“跨城握手”将成新趋势。

  记者了解到,未来深惠之间将有5条轨道交通互联。其中,备受关注的深惠城际,计划起于深圳前海,经莞惠城际沥林北站、广汕高铁惠城南站,终于惠州机场。这条城际铁路将有利于惠州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作为广东省重点打造的五大干线机场之一,惠州机场正加快推进建设千万级干线机场,将更好地服务深圳都市圈。

  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副主席、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建兴认为,随着加快都市圈建设,深莞惠可以形成1小时乃至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业务,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张克科认为,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是一个内生动力比较强的都市圈,要建立专业专注的协商机制,在城市重点项目布局以及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社区协同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

  ■专家声音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推动都市圈建设有重大意义

  陈鸿宇认为,10多年来,广佛肇、深莞惠等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合作不断深化、行政壁垒逐渐削弱。但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难题,需要省级层面统筹推动并做好顶层设计。在都市圈的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明确规划的原则、目标以及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并配套做好政策体系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按照规划来执行落实好。

  在陈鸿宇看来,深圳都市圈地理区位好,陆海空交通网络完善,与港澳及广州都市圈联系紧密,国际化和外向度很高。深莞惠等市要像参与大湾区建设一样,形成思想共识,动员全市力量,积极参与深圳都市圈的规划编制和贯彻落实。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要打破行政壁垒加速同城化

  林江表示,深莞惠河汕都曾属于惠阳地区管辖,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深圳都市圈具有区位交通、产业协作等优势。深莞惠都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既分工合作,又优势互补。在深圳都市圈中,惠州可以发挥区位、土地空间、产业基础三大优势,在对接深圳和辐射粤东粤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不从根本上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深圳都市圈要真正推动同城化、一体化,仍然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林江认为,都市圈里的各个城市要在产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等各方面规划上深度对接,进行协同发展,加快同城化。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