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汕头金平:做好“红绿蓝”文章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浏览次数:1441 分类:财经
近阶段来,汕头市金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论述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用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同时把学习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汕头金平区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管家式”服务,图为粤东江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摄影:袁笙)
红色篇 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金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辖区革命资源的保护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每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经过挖掘整理,全区共发现革命遗址39处,占全市革命遗址总数的26.5%。
在做好革命史料挖掘、整理的基础上,金平区积极将革命遗址申报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做好遗址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奠定基础。利用文物旧址遗存和代表性历史建筑物,积极配合汕头市修缮建设为17个专题陈列馆,逐步打造形成全面立体展示汕头历史文化和人文形象的小公园博物馆群,并以陈列馆形式免费对公众开放。
金平区积极统筹资源重点修缮了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和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等革命遗址,并开辟为红色教育阵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干部、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视察调研路线,激励广大干部、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精神动力。金平区在深度挖掘革命历史、红色资源基础上,整合小公园开埠区及其周边的革命旧址,精心打造红色教育路线,让广大游客群众在游览老城区时能够重温汕头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让红色文化成为活化老城区的重要力量源泉。
绿色篇 营造乡村宜居环境
社区环境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如今在金平区的涉农社区,公园绿地多了,道路硬底化了,卫生整洁了,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休闲打球,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金平区下辖12个街道,其中5个为涉农街道。近年来,金平区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紧紧依托基层党组织这一坚强堡垒,并以村规民约的完善推动乡村善治,发动全民共建共治,全力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三清三拆”、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营造乡村宜居环境。
自2017年开始分三批有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2个社区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累计完成项目建设249个,其中2020年累计完成第三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38个。从2017年至今共计完成18个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示范点的建设任务,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村庄风貌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2020年建设完工农村公厕21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大大改善了片区内的基本卫生条件。
金平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生态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农村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涉及5个街道44个社区的“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已基本完工,竣工率100%;推进20处黑臭水体整治、污染水体整治项目建设,逐步实现黑臭水体“长治久清”。金平区完成“万里碧道”建设、推进河湖“五清”“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高质量完成大港河左岸(大学路至鮀东桥段)550米万里碧道市级示范点建设工作。
蓝色篇 推进80个重点项目建设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今年以来,汕头市金平区将党史学习教育化作工作成效,扎实推动各重点项目和产业平台建设,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金平区将在推进“11346”重点工作上下功夫,立足产业基础,实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推进80个市级、区级重点项目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建设四大园区、搭建创新平台,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支持四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金平,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启动142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坚守为民情怀,优化营商环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推动金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汕头融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