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 / “非凡十年·东莞答卷”:科创崛起,东莞迈向科创制造强市
返回

“非凡十年·东莞答卷”:科创崛起,东莞迈向科创制造强市

浏览次数:905 分类:创新

东莞作为一座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在全球争抢科创资源的情况下,如何乘势而起,把握机遇?

一切始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十多年前,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在东莞破土动工。这也是大科学装置首次落户广东,系全球第四台散裂中子源。

2017年8月28日,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2018年8月2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时至今日,开放4年来,全球已注册用户3800多人,已完成了800多个科学课题,包括深海潜水器焊接模拟件等大型工程部件残余应力和服役性能检测等,为我国急需的高性能结构材料攻关提供了关键技术平台。近一个运行年度,用户申请课题翻番。

十多年前东莞的一次布局,成为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原点,成为东莞科技创新从“地方队”跃升为“国家队”的起点。

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获批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

一座制造业之城从此开始探入源头创新这一全新的领域,从机器轰鸣的工厂迈向科技创新的最前沿领域。

截至目前,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创新的集中度、显示度已经大为提升,加速构建起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奏响大湾区科创时代最强音。

源头创新是推动重大科技进步的“源头活水”,其建设和发展对松山湖科学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科研工作取得突出进展的同时,“国之重器”的其他各项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中。

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正式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计划年内启动建设。未来谱仪数量也将扩建到20台左右,打靶功率将从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

两年多来,松山湖科学城的科技成果已然开花结果,硕果累累。

在2022年4月举行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松山湖科学城揽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以及两个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收获颇丰。

这是近期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创新井喷的一个缩影。国产替代、“硬科技”、国内唯一、首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步入松山湖科学城,或许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实验室里,就有一个技术在默默地酝酿、发酵,未来某一天发生“化学反应”,爆发“小宇宙”,迈向某一个领域的最高峰。

2022年3月,《东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发布。东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从“以建为主”到“建用并举”,步入发展新阶段。

根据规划,东莞将加快推进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基础研究应用生态构建工程,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以建为主”向“建用并举”转变。

这也标志着,自2018年运行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散裂中子源未来运行让人充满无限期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直言,在全国10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里,松山湖高新区因为松山湖科学城这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可能性。

“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对于东莞科技创新的未来充满期许。

东莞科技创新的未来仍在“加码”!2022年年初,东莞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在“双万”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2022年8月29日,省委、省政府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打造科创制造强市”这个总定位目标。这是省委、省政府对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高度肯定,对东莞未来发展的殷切关心和深切厚爱。

从制造业名城到科创制造强市,从产业跟跑的进阶,到迈向科创引领的发展新阶段,从产品行销全球,到以科创制造强市的新名片迈向全球竞争……东莞巨变,自此华丽启幕,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拥有了再出发,再创辉煌的强大底气。

十年,科创崛起,东莞迈向科创制造强市。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