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源新闻 / 河源彭迪蔓一家三代诠释师者本色,为山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返回

河源彭迪蔓一家三代诠释师者本色,为山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浏览次数:411 分类:河源新闻

在河源,有这么一个家庭,一家三代人都是教师,坚守三尺讲台几十年,光荣的教鞭代代传递。他们诠释着师者本色,演绎着教书育人的传奇故事。他们是来自和平县公白镇的彭迪蔓一家。

 

爷爷彭步青:爱生如爱子,家风即教风

1947年春,彭迪蔓的爷爷彭步青于林寨专修院学习一年后毕业,回乡在新江村上书房办私塾,附近村里的孩童慕名而至。任教期间,在游击队员的介绍下,彭步青经常秘密联系中共地下组织,以教书为掩护帮助地下游击队做了大量的筹钱筹粮工作,为游击队开展革命斗争提供物资保障。

1950年春,彭步青到公白中心学校任教。几十年来,彭步青以校为家、勤恳工作,白天上课、晚上工作到深夜,还经常利用星期天空闲时间为学校修理桌凳,经常为学生缴交学费、送吃送穿。彭步青为人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彭老师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彭步青的学生王国勤说。

因对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80年,彭步青被国家教育部授于辛勤园丁勋章。

父亲彭欣艺:子承父业,扎根农村教育数十载

彭迪蔓的父亲彭欣艺出生于1962年11月,1981年便开始教师生涯。自彭迪蔓记事起,父亲彭欣艺就是农村小学校长兼六年级语文教师。因从小跟随父亲在校园长大,所以她深知父亲工作的艰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县公白镇是广东省20多个特困镇之一,要实施“科教兴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彭欣艺因地制宜,根据镇内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清晰的工作思路,采用教育工作“三步走”的方法,走出了贫困山区办好教育的新路子。为了不断优化本镇的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他撰写了《如何开展素质教育》专题报告,并为全镇教师上辅导课。

作为教育工作者,彭欣艺使出浑身解数,将一生的教育理念化作春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灵,流向群众的心田。除了在教育系统内发起“千师扶千生”活动,彭欣艺还经常为特困生捐衣物及学习用品。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彭欣艺发现一名学生赤脚上学,凛冽的寒风像刀子般刮得学生双脚通红,彭欣艺立即上前询问,得知其是孤儿后,马上回到家里把自己孩子多余的衣物赠与他御寒。

投身教育事业40载,彭欣艺已育得桃李满天下,教育成绩硕果累累。2001年,彭欣艺荣获“广东省南粤教坛优秀教师”称号。

彭迪蔓:继承家风师德,永守育人初心

彭迪蔓出生于1985年,2006年从江门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之后,先后在大坝镇育才中学、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任教,2016年8月任和平县阳明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现任和平县南园幼儿园园长。

因为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爷爷、爸爸、妈妈、舅舅等都是教师,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彭迪蔓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怀。在大坝镇工作期间,彭迪蔓担任初二级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师。刚毕业的她与学生只相差7岁,学生见她年轻,上课总是换着花样“欺负”这位新老师。彭迪蔓深知自己的责任,更加用心教学、树立威信,课后积极辅导学生,与学生谈心,上门家访,给留守学生送去生活学习用品。

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彭迪蔓的工作阵地从初中转岗到幼儿园,负责参与筹建和平县阳明镇中心幼儿园和和平县南园幼儿园。从三尺讲台转到泥巴地里,彭迪蔓每天顶着太阳跟着工程队参与建设、赶工期,加班加点做好开园的准备工作……最终,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两所幼儿园如期顺利招生办学。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首经典老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描绘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彭迪蔓家里。“我的爷爷和父亲在教育岗位上奉献了一辈子。如今,我也将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家风,朝着‘四好’老师的目标锐意拼搏,为山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彭迪蔓说。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