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勒流:推进“治水大会战”,水产养殖用上“好水”
浏览次数:294 分类:产业
连片的农田保护区、星罗棋布的格状鱼塘、清澈的河涌两旁挺立着翠绿的落羽杉……漫步在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江义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中,一派现代美丽田园的景象呈现在眼前。临近顺德水道的江义村深入推进“治水大会战”,积极改善水质,在擦亮江义“美丽乡村”名片的同时,改善加州鲈养殖水产品质,让养殖用上“好水”,为产业兴旺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如今,江义村的拳头养殖品种——加州鲈,连片面积、养殖技术位居全区第一,广受各地客商青睐。
而与江义村“同饮”一江水的稔海村,同样通过“治水”实现了水清鱼丰的乡村新貌。作为“中国鳗鱼之村”,稔海村通过持续改善村内河涌水质,推动鳗鱼养殖及文旅观光产业进一步提质升级,以鳗鱼撬动了亿元产业,成为牵动全球鳗鱼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
“美丽经济”探索发展新路径
在江义加州鲈养殖区,一口接一口的养殖池塘方正有序,如围棋棋盘般铺开,红墙灰顶的新农棚错落有致,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让乡村田园的静谧感和富足感油然而生。
2014中国最美村镇·循环发展奖、广东省文明村、广东名村……良好的生态农业环境,是江义最鲜明的特点,更是近20年努力改善人居环境的成果。早在2001年,江义村便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农业园区基塘整治,引入北江水源连接原有的村内河涌,形成“六水四基”、流水不腐的良好生态网络,以及“鱼塘格子化,灌溉自流化,道路硬底化,塘头电气化”的生态农业格局。
而2021年以来开展的“治水大会战”,更是让江义村村容村貌焕发出“新颜值”。在治水工作中,江义村实施河涌治理清岸行动、截污工程等,落实河长责任制,加强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实效,现阶段新南大涌整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在清岸行动上,以“以水美城、以水兴城”的战略部署为重要导向,合计拆除示范带构建筑物超3000平方米,清理河涌淤积物及周边堆放物2.1吨。通过截污工程改善村内水质体系,对江义优化生态养殖、构建良好水乡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推进农业基础建设之余,江义村积极加强养殖业配套,引导养殖户提升养殖技术,实现增产增收,推动基塘投包收益。“水清了,鱼丰了,生态美了,生活更加好了。”江义村党委书记吴庆龙表示,江义村通过“治水大会战”改善水质,一方面擦亮了江义“美丽乡村”名片,另一方面改善加州鲈养殖水产品质,让养殖用上“好水”,为加州鲈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养殖环境,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也必将让更多人爱上江义之美。
在集体经济得以壮大后,江义村让发展成果惠及村民。近年来,江义村确立“坚持村庄规划为引领,坚持文化兴村,坚持环境综合提升”发展策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江义文化发展中心、江义村史馆、江义影剧院等综合性文化发展阵地。
作为“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项目之一,江义村重点推进碧道景观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在现有滨水岸线的基础上,提升沿线景观效果,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对接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人文底蕴深度融合,结合田园风光推动“农田变美景”,打造线型环状游览空间,加快把田园优势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
“鳗生活”打造休闲文旅产业带
2021年国庆假期,勒流浪鳗鱼港体验活动在稔海村启动,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展现了“中国鳗鱼之村”稔海村的乡村新颜,以及勒流“百里芳华”建设、城乡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果。如今“水清鱼丰”的稔海村,通过治水提升了乡村新形象,更开辟了鳗鱼产业的发展新路径,吸引着八方游客来到稔海共享“鳗生活”。
早在1986年,稔海村便结合顺德桑基鱼塘优势,开创出国内土塘养殖鳗鱼的先河。经过30多年的发展,稔海村不断朝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饲料生产、鳗鱼培育、鳗鱼养殖、烤鳗加工和产品流通出口等完整产业链。目前,总面积仅4.11平方公里的稔海村,鳗鱼养殖面积超过2.5万亩(含外延基地),年产值达到29亿元,烤鳗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小的鳗鱼能带来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新局面,这离不开稔海村持续开展清岸行动、改善河涌水质等治水措施。”稔海村党委书记周健朋介绍,2022年以来,稔海村对入村口公园、入村大道、村史馆、北帝庙对出河涌整治、堤围路-环村路等的改造提升工程先后完工,不断推进环村路污水管网建设以及稔海内河涌水体环境整治项目,提升村容环境的同时又彰显了乡村新形象。
依托鳗鱼养殖产业,稔海村在持续推动鳗鱼产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水乡休闲“鳗生活”文旅规划,结合养殖,形成集鳗鱼养殖、文旅观光、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产业。以浪鳗鱼港为中心,稔海村依托其周边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集餐饮美食、旅游民宿、产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鳗生活”休闲文旅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