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坑:跨进“200亿俱乐部” 迈向产业“星月同辉”
浏览次数:318 分类: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市东坑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三区”叠加等重大历史机遇,加速深度融入松山湖功能区发展,攻坚克难,破浪向前,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不断释放新动能,成功走出一条集约化工业强镇之路,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GDP从2011年的55.6亿元猛增到2021年的206.4亿元,成功跨进“200亿俱乐部”,并诞生了2家百亿元级龙头企业,呈现出“星月同辉”的产业发展新气象,形成“双轮驱动”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展有速度有质量
从次发达镇到GDP突破200亿元
在东坑迎宾路,东勤科技的崭新厂房一字排开,一批批产品从流水线上“诞生”。而在不远处,东勤科技的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东勤科技是华勤技术在东莞设立的第二制造中心,是全市第一个落户市镇联合招商基地的产业项目,主要从事生产服务器、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产品。
该项目摘牌即动工,刷新了“东坑速度”“东莞速度”。而这样的“速度”,正是东坑十年来经济发展最生动的注脚、最直观的诠释。东坑面积不大,仅有23.8平方公里,排在全市倒数第三位,经济实力曾一度排在全市次发达镇的行列。但是,十年来,东坑应势谋局,蓄势破局,以“精细严实”的城市管理模式,营造了优越的营商环境,初步构建起以良好的城市品质内涵引人留人、引商强商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经济实力迈上更高台阶。
2011年,东坑的GDP仅55.6亿元。十年时间,该镇经济飞速发展,GDP接连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2021年,东坑GDP达到206.4亿元。十年时间,该镇GDP足足增长271.3%,年均增长达到14.0%,增速每年都排在全市前列。2011年,东坑规上工业总产值仅149.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仅28.3亿元。2022年,该镇规上工业总产值高达617.9亿元,比2011年增长314.5%,年均增长15.3%。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9.3亿元,比2011年增长391.5%,年均增长17.3%。
十年来,东坑经济发展不仅有速度、有规模,而且有质量。该镇以占全市不到1%的辖区面积,创造了近2%的经济贡献。2021年人均GDP达10.96万元,全市排名第9;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GDP产出13.25亿元,全市排名第4;每万元GDP耗电量761千瓦时,按耗电量从低到高排序全市排名第4。
龙头引领产业升级
从单一支柱产业到“双轮驱动”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多年来,东坑坚持以“工业立镇”,制造业是东坑发展的“根”和“魂”,并逐渐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过去十年,东坑虽然也有数量不少的企业,但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这十年来,东坑一方面加速对接深圳,融入松山湖,承接深圳和松山湖的产业外溢,从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不断精准招引来更多优质企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着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提升全镇产业综合竞争力。
2011年,东坑年产值超亿元企业仅有16家,超10亿元企业仅有4家,没有一家百亿元企业。十年过去,2022年,东坑超亿元企业达71家,超10亿元达11家,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家,产业发展呈现“星月同辉”。
沿着东坑角社村路口,进入东兴西路。十年的时间,东兴西路两边已聚集了新能德科技、康德威电气等一大批优质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其中,新能德科技是东坑2家百亿元企业之一。角社村相关负责人说,“因为有这么多企业,村民都不愁就业,而且不少企业规模都很大,里面的人才和工人也多,带旺了全村的消费。”
在此过程中,东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谋划布局信息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不仅进一步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而且打造出电气机械及设备产业集群,形成由电子信息制造业单一支柱,转向与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构成的“双轮驱动”产业发展新格局,挺直东坑经济发展的“脊梁”。
亮眼的产业“成绩单”背后,是东坑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创新驱动战略相结合,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力奔跑的生动展现。如今的东坑,正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发展路径上向纵深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