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返乡扎根河源山村17载,将昔日荒山变成“金山”
浏览次数:343 分类:乡村振兴
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村的张书娜和丈夫陈俊强,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返乡扎根山村17载,用勤劳的双手让昔日荒山披上绿衣变成“金山”,带动周边乡亲共同致富。他们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勤劳致富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张书娜家庭被评为2020年度“河源市文明家庭”“最美家庭”。
回乡创业历尽艰辛
记者一路翻山越岭,前往位于大山深处的三河村龙凤种植专业合作社,张书娜和陈俊强正在屋头坑一片绿白相间的梨树林中拉枝、梳花、装袋。屋头坑在17年前是荒芜山地,如今满山花果飘香。
“我是农村人,在外面工作总是觉得没有归属感,所以就想着回来。”张书娜介绍说,17年前,她是一名私营企业老板,收入可观。2005年,夫妻俩从东莞回到张书娜的娘家——船塘镇三河村,他们一眼就相中了屋头坑。屋头坑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阳光充足,是个发展生态农业的好地方。从此,夫妻俩携手创业,并在2008年成立了龙凤种植专业合作社。
张书娜说:“当时没路没电又没水,条件艰苦,我们开荒种水稻,然后又养鸡和养羊。养殖真是很难、很苦的事,既要有投资,又要有技术,还要找销路……”创业之初,张书娜和陈俊强因为没有把好技术关,1个月后羊全部死掉了,亏损了20多万元。夫妻俩不服气,租下农场山下的农田种稻谷以解决家人的温饱问题,随后又种起了油茶、水晶梨、板栗等。
相濡以沫同心创业
多年来,张书娜和陈俊强一心扑在合作社的经营上,因为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只能将其送回陈俊强老家新疆由老人代为照顾,创业至今只见过女儿3次。
张书娜回忆起送女儿回新疆的情形:那天,女儿好像知道要离开妈妈似的,在即将登机的那一刻大哭起来,让坚强的张书娜忍不住眼泪直流,非常不舍。张书娜说:“女儿马上要参加高考,现在都没有多少时间和我们通电话了。她很上进,也很阳光,不需要我们操心。”
陈俊强是一名退役军人,会弹吉他,也懂中医。平时,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工作之余则经常弹吉他给妻子听,为生活增添快乐。陈俊强的吃苦耐劳、不离不弃,让张书娜吃下了“定心丸”。经过两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昔日荒山变成“金山”。
带动乡亲勤劳致富
经过多年的努力,龙凤种植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目前,合作社在屋头坑山上种有150多亩水晶梨、200多亩板栗、400多亩油茶,采取“合作社+基地+村民”的模式,实现年产值1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勤劳致富。
“再过2个多月,基地150亩水晶梨就要丰收了,预计产量5万公斤,销售额估计达30万元。”张书娜、陈俊强看着即将丰收的水晶梨,显得非常开心。
60岁的村民袁东青是龙凤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员工。“土地租给了他们夫妻,可以得到租金。我还可以在合作社里打零工,每天有120元,月收入有3000多元。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到了这把年纪还可以挣钱养家。”她开心地说。
对于未来,张书娜和陈俊强充满期待。“希望通过传授种植技术等,带动周边更多的村民勤劳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张书娜说。
上一篇: 清远佛冈:挖掘圩镇特色,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