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韶关乳源:凝聚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返回

韶关乳源:凝聚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321 分类:乡村振兴

春耕农时忙,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来早”的热闹景象。据了解,在桂头镇党委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该镇扎实开展“千名乡贤帮百村”工作,采取支部引领、乡贤带头、党群协力的模式,助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将昔日的撂荒耕地变成了一块“宝地”。

“村党支部多次找到我,鼓励我返乡创业,承诺给我支持,我身为东岸人,更要响应号召,为家乡产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桂头镇东岸村林榕杵说道。

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产业。为壮大当地农业产业,桂头镇东岸村以开展“千名乡贤帮百村”工作为契机,鼓励本地乡贤和大学生返乡创业。2022年春节,在东岸村党支部的鼓励与支持下,乡贤林榕杵回到家乡,开启“二次创业之旅”。今年3月,林榕杵成立韶关市东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目前,已投入100余万元开展农业生产,种植辣椒120亩,完成200亩水稻育秧,正在种植花生60亩,西瓜45亩。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们致富增收,东岸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下大力气整合土地500余亩,并与东岸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签订15年土地租赁合同,在当地建成了东村农业种植基地。

“要建成种植基地,我们需要整合大片土地,怎么把村民手里零散的土地资源一点点整合起来,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大难题。”东岸村党支部书记许军文说道。

据了解,东村农业种植基地面积超500亩,其中,撂荒耕地300余亩,牵系当地200户村民的切身利益。项目推进前期,土地整合难度非常大,接到任务后,东安村党支部书记许军文立马召集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开会,成立以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为主的土地流转小组,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出租撂荒地,对于你们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基地建立起来后,你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到公司务工,增加家庭收入。”许军文耐心地对村民解释说。

起初,村中有16户村民对该项目持怀疑态度,不愿与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为尽快消除村民顾虑,东岸村“两委”干部每晚利用空闲时间,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从土地收益、未来发展等方面,耐心向村民解释,竭力调动村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时常忙到深夜才各自回家。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半月后,16户村民均同意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成为种植基地的一员。

此外,东岸村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村中党员带头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协助做好亲朋好友思想工作,为推进土地流转作出积极贡献。“种植基地能盘活村里的闲置耕地,又能带动村民增收,一举多得,这可是促进东岸村发展的好机会。”东岸村老党员林忠贵对笔者说。林忠贵是东岸村一名离任村干部,曾任东岸村治保主任、村委委员。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自知责任在肩,在得知消息后,林忠贵二话不说,带头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以实际行动支持该村种植项目。

在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下,东岸村党支部严格按照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工作程序,全面听取各方意见,不断优化合同细则,为村民谋得最大土地收益,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的“双赢”局面。据了解,该项目落地后,为当地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未来两年,土地租金将按协议每年至少保底5万元,并为村民带来100元/亩的土地流转收入。

接下来,桂头镇将深入推进“千名乡贤帮百村”工作,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探索“村集体+企业+基地+村民”的发展模式,让村集体直接参与企业利润分红,共享发展红利,助推乡村振兴。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