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区将文物安全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管理 将建立健全三级监管机制
浏览次数:1332 分类:新闻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佛山禅城区内计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7月25日,禅城区先后召开“文化产业发展暨迎接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工作会议”和“文物安全工作会议”。从会上了解到,禅城区将设立不可移动文物标志牌,同时将文物安全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管理,各文物都要有专职文物专管员。
区内计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
会议透露,禅城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面积在佛山全市最小,却包含了佛山老城等历史文化底蕴最浓、历史建筑最密集的片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禅城区内计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74处,有坛庙祠堂、聚落古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苑囿园林、金融商贸建筑、牌坊影壁、名人故(旧)居和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佛山历史的纪实写真。
从2015年起,禅城区按照文物修缮计划已经开展了佛山精武体育会会址、国公古庙、丰宁寺、莲峰书院、平兰陈公祠、适安里古民居群、鸿胜祖馆等七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今年将继续推进丰宁寺、莲峰书院、国公古庙、李可琼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同时,禅城区开展文物活化利用,通过倡议和发动企业出资,顺利推进李广海医馆修缮工程、丰宁寺和莲峰书院修缮工程、水上关帝庙复建工程和天后庙修缮工程等,形成社会共识,共同推动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将建立健全三级监管机制
不过,禅城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也透露,禅城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每年都有台风季节,对砖木结构的文物建筑损害极大。此外,该区管辖的大部分未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因住户情况复杂,存在管线乱拉、杂物乱放等现象,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易导致隐患频生,须经常开展巡查和维护工作,才能避免文物建筑的结构遭到破坏,确保文物安全。
为此,下一步,禅城区将建立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监管机制,逐级签订文物保护和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设立不可移动文物标志牌。各镇街要主动承担各辖区内文物保护工作,把文物安全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各文物点要设有文物专管员,做好文物防盗、防火、防雷、防破坏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到日日有巡查、次次有记录。
同时,禅城区要加快文物保护、管理、开发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物管护网络;加快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在文物领域的推广运用,全面排除重点文保单位重大险情,依法查处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文物违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