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深圳急救中心:遇溺水者先做人工呼吸 再进行心肺复苏
返回

深圳急救中心:遇溺水者先做人工呼吸 再进行心肺复苏

浏览次数:1488 分类:新闻

夏季是溺水事件高发期,8月6日一对双胞胎姐妹在青岛溺亡的消息再一次刺痛了全国公众的心。深圳作为沿海城市,也有如大、小梅沙等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与市民。从深圳市急救中心获悉,今年以来,深圳市急救中心120共为溺水出诊88次。其中,7月份就占了21次,而且还有7人溺亡。溺亡名单中,有一名16岁中学生,在大鹏葵涌海域溺亡。许多人的急救知识还停留在陈旧的“控水急救法”上,深圳市急救中心提醒,遇到溺水者首先进行人工呼吸,再进行心肺复苏。

7月溺水接警21次有7人溺亡

昨日秋分,但深圳的夏季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去海边、泳池游泳成为许多人消夏的妙招,但溺水风险应牢记。从深圳市急救中心获悉,今年以来,深圳市急救中心120共为溺水出诊88次。其中,7月份占了21次,有7人溺亡。一名16岁中学生在大鹏葵涌海域溺亡。

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统计,从区域分布来看,在大梅沙、小梅沙、大鹏海滨区域发生的溺水事故最多。特别是非正规游泳场如海滩、水库,水深浅不一,且无水上救生员,极易发生溺水事故。

黄义是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管理处的一名沙滩管理员,他介绍,目前景区1.4公里的海岸线共配备了60名救生员,从早上9点到次日凌晨1点,分为两班不间断地在海岸边坐岗,遇到周末人多时更是全员到岗值班。今年以来,他们已成功处理溺水事件113起,游客都被救起。

据已有14年工作经验的黄义介绍,“像在大梅沙这样的景区,溺水的主要原因是游客的泳圈滑落。”他表示,因体力不支、抽筋等原因而发生溺水的情况在景区属于少数,许多游客不会游泳,他们是借助救生圈去海里“泡一泡”,可有的游客为了图方便,会两人共用一个游泳圈,这时就容易发生意外事故。8月4日傍晚,有一名游客因追逐脱手的泳圈而挣扎溺水,幸好被救生员及时发现,骑着摩托艇赶到事发水域将游客救了上来。

“体力不支的情况也有。”黄义说,今年5月20日下午,一名游客往深水区游泳,可游到离岸边15米处突然趴在水面上不能动弹,然后迅速下沉,两名救生员发现后迅速下水把游客从海里捞了出来,幸好该游客还有自主呼吸,救生员立刻拨打120将游客送往医院治疗。经过简单询问,该游客平时运动较少,当天天气较热,下水游了一会后被太阳一晒,就出现了中暑现象。

溺水急救勿“控水”人工呼吸首当先

在大梅沙景区随机找了一些游客,问他们碰到溺水的情况要如何急救,很多游客会回答用心肺复苏术,但也有部分游客说要“控水”。所谓控水,就是利用倒挂、挤压等方法让溺水者胃部的水吐出来,这真的有用吗?

“这种方法是无效的,而且还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深圳市急救中心培训科科长赵伟介绍,仅将胃里的水控出来是毫无意义的,倒挂无法控出肺部的水,若胃部吐出来的液体回流反而容易加重溺水者的呛水情况。

“正确的做法是先进行3~5口人工呼吸,再配合心肺复苏。”赵伟说,对溺水者实施的心肺复苏术不同于一般的心肺复苏,一般的急救,胸外按压是第一位的,但对于溺水者来说,要首先清理口腔异物,然后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再实施胸外按压,若无好转还需使用除颤仪。

溺水救援需要讲究方法,“我们的救生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一般不会让游客自行救援。”黄义表示,游客的急救技能水平无法保证完全专业,只要在景区范围之内,肯定是由持证上岗的救生员进行救援,而且,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救生员也知道如何寻找、利用急救物资。“我们景区现在配备了两台除颤仪。”黄义说,深圳市急救中心8月6日刚给他们进行了新一轮的培训,更新了急救知识。

小知识

深圳市急救中心提醒公众,遇到溺水者,首先要大声呼救,不要孤身一人跳入水中,特别是施救者未受过专业训练,或不了解现场水情,切不可轻易下水,可以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同时需要注意自己的平衡,避免被溺水者拉下水。下水救人时应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鞋。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晰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应从后背接近,用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其手臂,游向岸边,要防止被溺水者紧紧抱住。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