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黄节先生诞辰145周年纪念展在佛山举行 珍贵历史资料首次披露
返回

黄节先生诞辰145周年纪念展在佛山举行 珍贵历史资料首次披露

浏览次数:820 分类:新闻

位于越秀公园的镇海楼,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你可知道它和顺德籍国学大师的联系?原来,1928年,顺德籍国学大师黄节挥毫撰写了《重修镇海楼碑记》。碑文现立于镇海楼东侧。
昨日,“蒹葭苍苍·黄节先生诞辰145周年纪念展”在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举行。黄节是顺德杏坛右滩人,最早提出国学和国粹概念;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培育过朱自清等著名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期间,黄节首次提出和督促扩充省立图书馆、筹建越秀山博物馆等,对广东本土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较为关注。这个知名的国学大师,曾与蔡元培、胡适等著名学者齐名。
据悉,这是国学大师黄节的首次个人专题展览,展览将持续至明年1月24日。展览上,不少历史资料为首次披露,比如保存在北京大学档案馆的资料、黄节先生的部分亲笔书法及当年部分著作等。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顺德下一步还将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对黄节先生故居作修缮,计划将其保育成为黄节纪念馆。
乡村保育深发掘
岭南先贤原来与蔡元培等大学者齐名
本次展览的主办方是顺德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据会长马锡强表示,基金会成立三年,一直致力于乡村保育工作;在开展乡村保育之时,人物保育、文化保育同样重要。去年,马锡强和基金会成员到访北京大学,无意间看到这位广东先贤黄节先生的历史资料,他与蔡元培、胡适、傅斯年、刘半农等大学者的介绍一起静静地收藏在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的展陈档案中。
一年来,基金会多次走访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搜集了相当数量关于黄节先生的史料,联动相关热心机构和人士对黄节先生的历史资料做了发掘。“希望为保育当地历史名人、保育传统村居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马锡强表示,基金会除了举办展览外,还将发动社会力量对黄节先生故居作修缮,计划保育成为黄节纪念馆。
值得注意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节的诗歌创作与诗学成就一直为国内外研究重点。黄节先生著作丰硕,品质极高,早已被国际学术界充分肯定,并赋予“岭南诗宗”的美名。
马锡强表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已故的顺德籍学者马以君先生几十年来潜心研究黄节的作品,对其诗歌创作特色与成就深具心得,曾发表《黄节和他的诗》等多篇学术论文。早在20世纪80年代,马以君多方收集黄节散落各处诗歌,更以《蒹葭楼诗》刊本为底本,综合《甲戌之蒹葭楼诗》《蒹葭楼诗续稿》《蒹葭楼集外诗》及《蒹葭楼集外佚诗》,梳理其诗歌共186首。1989年,以编年形式出版的《黄节诗集》成为国内最全面呈现黄节诗歌风貌和艺术脉络的文本。昨天,这本珍贵的历史史料《黄节诗集》翻印本在展览上进行赠阅和展示。
据了解,纪念展是国学大师黄节的首次个人专题展览,展览将持续至明年1月24日。展览中,不少历史资料为首次披露,比如存在北京大学档案馆的资料、黄节先生的部分亲笔书法及当年部分著作等。
“乡村之美离不开人,人杰与地灵是无可分割的共同体。乡贤是乡村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往往为整个乡村的道德、视野和文明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锡强表示,在未来的乡村文化保育上,基金会还将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而这份责任体现在对乡村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名人精神的呵育与传承上,举办历史文化名人展览只是其中一个切入点。“尊重岭南乡土的内生逻辑,发掘乡村内在之美,在尊重和守护地方主体文化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马锡强说。
据了解,基金会在乡村文化保育上成果颇丰。前不久,青田学院揭牌成立,这是中国乡村首家当代艺术教学和研究机构,旨在引入高校资源推动青田范式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复兴乡村文化与信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行不悖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
5月中旬,由北京大学领衔,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中国历史学者、社会学家开展“中国南方乡村的变迁与重建——顺德乡村考察”活动,并结集成《中国南方乡村的变迁与重建》一书,为岭南乡村建设留下了宝贵史料。
国学大师故事钩沉
首提国学纵论岭南学术
据了解,黄节(1873年~1935年),顺德杏坛右滩人,是最早提出国学与国粹概念的学者;通过创办《国粹学报》,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国粹研究,风行国内学界。
1905年,黄节在《<国学>叙》中提出“国学”概念。他认为,国学是纯粹的传统学问,用于修身进学;他提倡以恢复中华文化为己任,融合先进文化为义责,发展民主新文化为方向的学术主张和改革理论。此外,黄节将“国粹”赋予有益于国家发展优秀文化这一全新概念,体现“国家之特别精神”。
1908年,黄节在《国粹学报》发表《岭学源流》,纵论岭南学术发展历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希表示,这是一篇具有史论性的学术回顾文章,令人们对岭南学术获得全面而相对客观的认知,更不断敦促自己根植岭南、学贯诸派、务实谨朴、砥砺奋进。
此外,黄节还特别注重国学在广大民众的传播和教育。黄节和另一位顺德人邓实捐资筹建国学保存会藏书楼,他们主动捐书,且向社会征集书籍,迅速征得书刊十六万卷,善本万卷。1906年,藏书楼对外开放,成为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大型图书馆。
诗学研究从时代出发解构诗词
1916年,蔡元培聘请黄节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此后的12年里,黄节一直专注于学术与教学。次年,其所著的《诗学》在北大重新排印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史著作,黄节从时代对诗歌发展的解读成为其著作最精妙的切入。
此后,不少学者从黄节诗歌笺注的特色入手,分析他有效吸取近代学者乐府诗歌研究,从文学形式的创新来看,黄节在诗歌中增加注释,这是一项突破,体现了他在诗歌研究方面的开拓性成就。
1925年,进入清华大学出任中文系教授的朱自清得见黄节。朱自清深深佩服黄节深湛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经验,常登门请教,更拜为尊师,研习诗歌。此时的黄节已53岁,诗名满天下,但他仍精心指导朱自清创作诗歌。
1998年,由广东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顺德文体局联合举办的黄节学术研究会,就黄节在诗歌、书法、绘画、国学等领域的成就进行研究和论述,后整理出版的《岭峤春秋——黄节研究论文集》是国内首次对黄节进行全面研究的论文集。中山大学教授陈永对黄节评价道:“在遣词造句上,黄节颇重视辞藻的色彩,以重笔作丽语,这是黄诗的一大特色。”
注重教育广州开男女同校先河
1905年,黄节主创“南武两等小学堂”,因师资为当时的英才,成为广州著名私立学校,1912年发展成“南武中学”,首开男女同校先河,成为广州河南(即现在的海珠区)最大的中学。据了解,该校提倡“德、智、体、群、美”,重视学生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推崇尚武精神,培养出大批英才,为当时省内私立学校的典范,体现了黄节教育救国的理想。
在上海,黄节与读书草堂同学、顺德人邓实扺掌夜谈,阅读了大量科学书籍,顿觉眼界大开。南归广州后,他在龙庆里筑建藏书楼——蒹葭楼,以秋水伊人寄予心中一生追求的爱国理想。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长程存洁表示,黄节对乡土教育有很大贡献。程存洁举例说,在1928年春至1929年春,黄节受邀回粤担任广东省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其间,他大力实施教育改良和文化建设,首次提出和再三督促扩建省立图书馆,筹建越秀山博物馆,扩建省体育运动场,设立编修馆,建立省戏剧改良委员会和戏剧模范小剧场等,参与拟定编撰广东通志办法。1928年12月挥毫《重修镇海楼碑记》一文,现立于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东侧。黄节在文中写道:“以斯楼为博物院,将骈罗古今庋藏不可方之瑰异,俾邦人士登眺之暇,兼资研索。”程存洁表示:“黄节的宗旨,如今已得到实现。”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