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粤港澳大湾区将在三年打造9条文化遗产游径
返回

粤港澳大湾区将在三年打造9条文化遗产游径

浏览次数:763 分类:新闻

27日,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独家获悉,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向各地市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内将打造4条文化遗产游径,三年内共打造9条游径。

《方案》指出,2019年年底前,建成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和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2021年年底前,建成近代商埠开放文化遗产游径、近代西学东渐文化遗产游径、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径(美食、民俗)、历史文化街区游径等重点线路,共9条游径。

各地市的重点分工亦有所明确。比如广州市牵头做好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等游径建设工作;中山市完善孙中山史迹调研,做好孙中山史迹游径的建设和宣传展示工作;江门市要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资源,做好华侨华人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和宣传工作。

《方案》明确,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政府要详细梳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遗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各类资源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强化各遗产的关联性,增强游径的故事性。在今年6月前完成游径具体线路的制定工作。

据悉,省文化和旅游厅已牵头联合省考古研究所、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岭南建筑研究中心以及省旅游研究中心,开展了游径资源调研和线路设计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柱是游径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方案》明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制定统一的标识系统技术标准和建设指引,推动实现三地互立信息柱,分期分批在适当地点和重要节点竖立信息柱。

此外,《方案》明确了游径落地的路径,即推动粤港澳三地联合推出文化、旅游、体育、游学研学活动,推动粤港澳互通互借互展的博物馆文物古迹展览,推动粤港澳三地旅行社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旅游线路。对此,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平建议,依托游径主题打造大型的特色活动,如定向越野比赛等;港澳地区的研学市场潜力很大,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旅游线路,将有望让港澳学生拥有更深入了解祖国国情和广东省情的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

2019年年底前建成

●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

●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

●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

2021年年底前建成

●近代商埠开放文化遗产游径

●近代西学东渐文化遗产游径

●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径(美食、民俗)

●历史文化街区游径

延伸

4条游径已进行价值挖掘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筑保护中心副主任曹勇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已对年内将重点打造的4条游径进行价值挖掘。

以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为例,记者了解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与孙中山相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6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曹勇介绍,通过有效串联价值突出、保存较好的孙中山史迹点形成孙中山文化遗产游憩通道,并联通沿线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景观,深入挖掘史迹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带动深度体验的旅游活动,让游客通过史迹点感知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同时让游客深入了解史迹点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同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关史迹包含古代海港设施、航线遗存、宗教文化交流场所和外销品生产基地等,积淀了粤港澳三地人民开拓、包容、开放交流的文化基因。“粤港澳大湾区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具有起始年代早、延续时间长、类型丰富、保存较好等特点,将这些史迹合理串联起来,能更好地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增进构建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山水相连、同宗同源、文化相通的价值认同感。”曹勇说。

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将作为一定时期内华侨和华人在粤港澳地区活动见证的文化遗产载体,反映大湾区内华侨华人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和实业救国的历史。以广州和江门为例,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了600多座华侨建设的洋房,江门开平和台山也留存着众多碉楼、洋房,如台山浮月村洋楼等。

粤港澳大湾区古驿道指1913年以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是历史上湾区内主要人员流动和商贸活动的古驿道文化遗产集合,反映了历史上湾区内物流、人流和文化在其中输送的历史史实,对于加强湾区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联系有重要的意义。”曹勇表示。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