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习笔记|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返回

学习笔记|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浏览次数:1118 分类:新闻

  2020年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学习笔记》专栏本期聚焦“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特邀中央党校和市委党校专家与广州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学讲话、谈体会、说落实、讲成效,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总书记重要讲话摘录

  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

  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

  要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

  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辅导员:中央党校教授向春玲

  要不断提高每一个人的健康素养

  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当下,老百姓在民生方面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前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现在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包括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在身体健康方面,更好的医疗条件、更健康的身体已成为新时期人民群众非常重要的民生追求。

  与此同时,我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在发生变化,此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在“以治病为中心”的理念下追求的对医疗、医保和医药方面的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今,在国家推进“健康中国”的大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把关口前移,做好疾病的预防,做到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提高生命质量。这也是中国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公众意识到个人的身体健康以及个人免疫力的重要性,免疫力差并且有基础病的人可能更容易被传染,治愈的难度更大。所以无论从民生需求的变化、国家战略角度,以及此次疫情的深刻教训来说,都要把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

  总书记指出:“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影响人的健康,其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高达60%。可以看到,个人健康管理是最重要的方面。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需要提高每一个人的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包括健康的理念和基本知识素养,比如说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另外,健康素养还包括健康行为和基本技能素养,比如如何科学运动,如何科学饮食、构建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可以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健康技能和健康素养。

  要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素养,需要政府、专业机构、社区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政府或社会组织可以开辟一些网站等公众平台,通过官方公众号等各种形式,向老百姓提供相关的健康信息。医疗健康机构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多提供一些健康科普方面的知识。社区则可以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健康讲座,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相关的健康知识。对个人来说,我们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努力获取健康知识和信息,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健康的居民形成健康的社区,健康的社区形成健康的城市。个人对健康的维护与国家健康战略的目标实际上是一致的,我们一方面做好个人的疾病预防,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为国家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辅导员: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黎明泽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筑牢人民健康安全防线

  总书记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既是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一次大考,也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一次契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问题。应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公共卫生事业不仅关系每个公民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而且事关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序推进。保证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稳定投入,是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结构配置。

  要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工作机制。实践中,疾控机构上下级之间、城乡之间协调联动的有效性有待提升。应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在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疾控相关科室的倾斜,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健全疾病预防机构与城乡社区的联动机制。

  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应加快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以及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人才流动培养跨界人才,通过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提升前哨预警意识和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健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把传染病疫情扼杀在萌芽阶段、把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和各级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应加快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强各级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其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加大对基层疾控事业的投入,在人员编制、职级晋升、岗位津贴等方面予以一定政策倾斜,稳定基层疾控队伍;关注医学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唐小平:

  各机构信息共享提高实验室能力

  总书记指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近期,广州市委深改委出台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实施意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围绕强弱项、补短板、提能力来布局疾控体系建设。

  首先是要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我们要做优做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健康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依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公共卫生研究平台。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区级疾控中心能力建设。

  我们将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提升疾病预警预测水平。依托“数字广州”平台,建立涵盖卫生健康、医保、出入境、公安等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类传染病监测预警数据库等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建立基于医疗健康数据的疾病预警预测体系,提高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

  在打造一流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上,我们会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结构,增加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加强公共卫生队伍特别是基层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建设。

  对疾控机构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我们将推进市疾控中心高级别实验室、生物样本库建设,加强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打造市、区一体的全方位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体系,建设2-3个区域检测中心。对于各区疾控机构,我们将指导其按标准配备实验室设施设备,加强检测技术能力建设。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杨智聪:

  疾控人加强轮岗培养高层次人才

  “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感同身受。以往,我们培养和建设人才队伍的模式较为传统。例如,从高校招收引进博士硕士高学历人才;通过职称聘任、职务晋升等管理制度激励他们出成绩;通过推动重点学科建设,由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传帮带”;组织参加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各类培训和短期学习班等。

  而本次疫情突显了疾控对卫生应急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我认为,我们要立足疾控工作的本质来培养人才。今后,我们要求每个疾控人员在晋升前都要通过轮岗制度,做过现场流调,以此充实流调人员数量。另外,也希望充分赋予疾控中心科研职能,加挂市公共卫生研究院牌子,明确疾控中心科研单位的身份,培育一批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希望参照建设高水平医院的力度,建设高水平疾控中心,包括设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科技创新工程,建立非竞争性、保障稳定的科研经费资助机制;以及设立公共卫生人才专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领域引进、选拔和培养高端人才、学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和专家队伍建设。我们还需要建立和疾控工作相适应的薪酬制度,让疾控人员的薪酬向其他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看齐,否则就很难吸引、留住高端人才。

  今年9月,我们和广州医科大学合办的卫生应急创新班将开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和掌握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实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毕业后可迅速成为可用之才。这是顺应和解决目前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培养卫生应急紧缺人才的新探索,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种创新模式。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郝元涛:

  与疾控推“双师制”将建P4实验室

  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在我看来,这个决定英明且及时。目前,虽然中国高校的公卫学院(包括公共卫生系、预防医学系)数量接近100家,但是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稀缺,并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要引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高水平公卫学院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还有许多方面亟待加强。公共卫生学院培养的人才和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公共卫生学院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与疾控中心等机构的合作交流。

  中大公共卫生学院有40多年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将改进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战能力。我们会与疾控部门更好合作,推行“双师制”,由来自学院的老师和疾控部门一线人员一同培养学生。我们还会在学校多进行相关演练,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中大公共卫生学院还将重点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中大是研究型大学,我们要重点发展相应的技术,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同时,我们还会大力建设科研平台,比如省级、国家级实验室等。目前中大正在布局建设P4实验室。

  今年,中大公共卫生学院将招收硕士研究生290多名,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今年,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受到了全社会关注,前不久融创华南区域集团向中大捐资3500万元,设立“中山大学融创公共卫生发展基金”,用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

  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健英:

  强基层医疗团队派人员驻校指导

  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里,我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名基层医务人员,深刻地体会到基层工作者在应对疫情时肩上担负的责任。

  二沙岛社区属于越秀区白云街的辖区范围内。这个社区具有入境人员多、外国籍居民多、留学生多的特点。“镇村街道干部、民警、基层医务工作者”三人小组联防联控的抗疫模式,充分发挥了街道各部门及三人小组的力量。最高峰时,我们单日上门对超过110名境外人员进行流调、健康监测和服务管理,同时还为重点人员上门采样、集中隔离人员健康管理等。截至6月2日,我们排查境外及湖北武汉等地人员1928人。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白云街实现至今零病例、零感染。

  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控工作转入常态化。近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派驻医务人员到学校托幼机构开展健康指导工作及大力开展复工复产核酸检测工作。

  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也暴露出了基层防控能力存在的问题。我建议,要巩固完善公共卫生健康促进机制并保持常态化;补齐配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在基层重大疾病防控中的作用;打破信息资源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补短板筑网底,构建协同精准、智慧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专题统筹:刘文亮、吴绍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梦江、张冬梅、伍仞、林霞虹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