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线实践】东莞经济新气象:企稳回升展韧性 危中寻机启新局
返回

【一线实践】东莞经济新气象:企稳回升展韧性 危中寻机启新局

浏览次数:1057 分类:新闻

  东莞两会6月12日圆满闭幕。这次会议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意义重大。这场站位高、内涵深、部署实的大会,既客观总结了东莞2019年以来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绩,又全面部署了2020年各项重点任务和目标,催人奋进。

  疫情发生以来,东莞构建战时状态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体系,出台“助企撑企15条”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形成税收优惠、用工服务等13个政策“礼包”,全力稳住产业链核心和产业集群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克服困难挑战,东莞全市实体经济展现韧性——1-5月,东莞经济企稳回升,出现“五个”向好:东莞市场主体趋稳、外贸出口回稳、投资动能回升、消费市场升级、企业经营持续向好。

  “五个”向好是如何实现的?面对疫情冲击,东莞下半年如何布局?有哪些投资新机会?《东莞日报》记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职能部门的发声等渠道,从各种信息归纳解读,看东莞如何育新机、开新局。

  展韧性

  东莞经济出现“五个”向好

  最新数据表明,疫情的艰难时期,东莞经济企稳回升,出现“五个”向好:市场主体趋稳、外贸出口回稳、投资动能回升、消费市场升级、企业经营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5月东莞单月进出口金额1019.7亿元,环比增长6.1%;5月单月出口金额646.8亿元,环比增长17.7%;5月东莞新登记市场主体2.12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03万户,同比增长14.9%;1-5月,东莞市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3.6亿元,同比增长28%,比前4个月加快11.1个百分点;5月批发零售业同比增长5.4%,其中零售业增长10.5%,批发业增长3.9%;5月税务开票228733户,实现税务开票额3435.39亿元,小幅增长1.4%。

  具体是如何向好的?我们可从各个细分领域来看。

  在外界最为关注的外贸部分,截至5月份,虽然东莞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仍然下降,但环比已经出现增长,出现向好的苗头: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两位数增长,东莞石龙中欧班列开行47列,同比增加20.51%,货物贸易额2.5亿美元,同比增加24.97%;线上加博会4天线上交易额超3.35亿元,各类电商直播活动超1000家企业参与,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取得积极成效;虎门港综保区进出区货值同比上升8.1%,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基本稳定。

  从行业来看,东莞的防疫用品制造产业在全国又创造了一个“东莞奇迹”。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东莞口罩机产能约占全国的60%,成为疫情下的全国口罩机供应的中流砥柱。1-4月,东莞市规模以上企业共生产口罩4.10亿个,同比增长755.5%;其中4月当月生产2.21亿个,同比增长1378.0%。在医药制造业行业中,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分别增长623.4%、21.1%。

  其中,东莞市智能装备产业在口罩设备制造产业的带动下,迎来绝好的发展机遇。4月当月,东莞市规模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0.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2%,增速均远高于东莞全市平均水平。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优良的品质“硬核”支撑起东莞的智能装备产业,有效带动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在4月实现正增长。

  此外,新兴服务业经营情况较好。1-4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稳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2.69亿元,同比增长9.7%。4月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53亿元,同比增长48.9%,比上月提高55.1个百分点。

  在龙头产业的带动下,小微企业全面复苏。随着东莞市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4月小微企业迎来全面复苏。4月当月,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增长16.0%。

  促复苏

  建战时经济体制化危寻机

  “五个”向好的背后,是东莞战时经济体制发挥的成果。

  2020年东莞两会上,“战时体制”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战时体制意味着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和非常措施,主要特点是强调政府调控与统筹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20年以来,东莞按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战时思维、战时状态、战时措施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深入推进“助企撑企15条”“助企复工10条”“优化服务15条”“加快复苏16条”“稳外贸20条”“投资松绑30条”等一揽子政策。概括来说,在参照疫情防控的做法上,东莞构建了一套战时体制,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

  首先,在资金和空间资源上,东莞坚持为企业“输血输氧”。

  资金上,印发《东莞市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专项资金设立方案》,筹资设立50亿元专项资金,通过五大类25项用途投放,通过市场化方式进一步放大财政奖补资金的撬动作用。

  企业发展,关键还在发展空间。东莞2020年统筹好空间资源,截至2020年6月10日,除了“工改工”以外,通过一、二级市场共提供产业用地5106.25亩。

  其次,在“三驾马车”方面,东莞可谓举全市之力推动其齐头并进。外贸方面出台了“稳外贸20条”,通过启动“乐购东莞”活动、打通“直播+电商”的销售渠道等方式,一方面激活市民恢复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推动外贸企业转内销。而在促进投资松绑方面,东莞推出“投资松绑30条”,从主体、空间、成本、资金、审批、配置6方面为社会投资松绑减负。同时,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涉及项目126个,总投资672.4亿元,切实强化投资拉动作用。

  最后,为确保措施落地,东莞还多举措帮扶企业,让这套战时体制形成一个闭环。

  例如,为企业精细化解决问题,东莞推行“点单式”政府服务。在东莞全市配置了2570名服务专员驻点帮扶,构建服务企业“帮扶网”。同时,为企业明确“一企一策”,全覆盖定制方案。截至6月9日,东莞市指挥部已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外贸扶持、空间保障、采购支持等各类问题超3000个。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政府暖心帮扶措施,为广大企业注入了信心,一大批工业企业从“危机”之中寻找到“机遇”,生产线开足马力,产量日渐攀升。

  稳增长

  做好“六稳”落实“六保”

  时不我待争朝夕,扬帆奋进正当时。2020年已过去将近一半时间,面对疫情冲击,东莞下半年如何安排?我们可从2020年东莞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解读。

  与全国一致,考虑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2020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出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突出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强调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东莞稳就业、保就业部署具有鲜明特征,即突出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创业支持力度。这被列入同时公布的《2020年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中。

  稳就业,关键在于稳市场主体。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东莞将继续加强资金资源统筹调度,由东莞市、镇财政新出资设立的50亿元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专项资金,将通过市场化方式放大至1000亿元左右,从而帮助东莞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周转、开展金融合作、促进投资松绑、稳定外贸出口及拉动消费复苏5个方面。

  此外,2020年东莞将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包括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以及一批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期限不同程度延长至2020年年底、2021年等。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东莞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再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扶企撑企惠企政策措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东莞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罗军文在解读《关于东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表示,按照东莞市在全国、全省的经济体量占比,以及2019年减税降费310亿元等情况,2020年东莞市为企业新增减负预计超过250亿元。

  在“六稳”“六保”基础上,2020年的东莞亦谋求获得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加快高端资源要素汇聚。

  首先,要加力为投资松绑。东莞要落实此前出台的“投资松绑30条”等政策措施,从主体、空间、成本、资金、审批、配置等方面为投资松绑减负,打造成为投资热土。东莞将力争招商引资三年累计超6600亿元,其中2020年完成招商引资协议投资2000亿元,实际投资1000亿元。

  2020年8月下旬,东莞计划举办“全球先进制造招商大会”,同时还将积极向广东省政府及上级部门争取东莞继续承办“2020年粤欧交流会”等各类大型招商对接活动。

  作为发展所需的空间保障,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东莞将五年统筹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其中2020年推出首批10平方公里启动全球招商。年内整合11500亩土地用于“工改工”、商服和住宅项目,专项配置3000亩用地指标支持企业增资扩产。

  开新局

  扩大内需、转型升级、对接“双核”

  乘风破浪正当时,快马加鞭自奋蹄。谈完上半年的成绩和下半年的做法,我们来看东莞未来的布局。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机会。东莞面临的工作,不仅仅是恢复经济,而是要走向更好。因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内生动力,同时紧抓“三区”叠加机遇,增创东莞改革发展新优势,全面铺开改革任务,主动对接广深“双核”。

  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和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东莞其中一个解题办法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事实上,“扩大内需战略”对于走过1998年、2008年金融危机的东莞而言,并不陌生。为寻求出路,许多原来依赖国际市场的加工贸易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内销市场。来自东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超过2000家加工贸易企业建立起自主品牌,累计拥有品牌数超过13000个。东莞ODM+OBM产品出口比重从2009年的40.8%提升至75.3%;内销额从2009年的1541亿元提升至3500多亿元,翻了一倍以上。伴随发生的是,东莞的地方生产总值也在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东莞全市生产总值达9482.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珠三角第一。

  “在千方百计稳住国外市场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深度挖潜国内消费新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乐购东莞”为主平台,通过多主体营销、多形式优惠和多板块联动,释放工业名品、特色农产、精品旅游的消费潜力。

  紧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之后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参加政协分组讨论时,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并不讳言东莞经济发展当中的短板,也是长期以来的困扰——结构性问题,产业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主要的“宝”都押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如何让东莞的产业焕发更大的魅力?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推出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东莞全市培育形成1个产值超万亿、3-5个产值超千亿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些都是在为东莞转型升级出招。

  此外,2020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主动对接广深‘双核’”。东莞如何做好这一工作?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东莞将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纳入《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配合深圳市开展《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广州市开展《穗莞合作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协助深圳市筹备深莞惠(3+2)经济圈第十二次联席会议。

  在莞深合作中,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被外界认为是目前两市最大的合作载体。东莞市政协常委、广东宏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川建议,要借助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契机,加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合作,大胆探索,寻求突破行政壁垒的路径和方法。“两市在人才安居、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方面要尽早统一规划,将两个科学城融为一体,实现社保、公积金、住房、通勤等无缝对接的管理服务一体化,实行一卡通,教学和科研等资源共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东莞选择临难不避,实干为要。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坚定夯实先进制造业这一立市之本,顺应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发展趋势和要求,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就能继续在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调整格局中居于主动,继续缔造东莞奇迹。

  作者单位:东莞报业传媒集团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