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脱贫攻坚】老人妇孺都能安居乐业扶贫路走出了民政特色
返回

【脱贫攻坚】老人妇孺都能安居乐业扶贫路走出了民政特色

浏览次数:1377 分类:新闻

  68岁的陈罗华坐在沙发上,一手举着茶壶,一手端着茶杯,双眼被电视屏幕上的卡通熊吸引了,都忘了完成倒茶这个动作。“大下午在家里看电视,太有福气了!”第一书记刘钢走到门口就看到这个幕,不由打趣道。陈罗华起身迎客,笑容漾在眉间。

  这是陈罗华家的新居,装饰得很漂亮,陈罗华儿媳一针一线绣出来两幅十字绣,一幅“家和万事兴”装裱在左墙,一幅斗大的“福”字悬挂正中,红花绿柳掩映,鲜活地洋溢着喜气。

  “我现在照你说的,每天都在外边走一走,等身体好些,我也想去老年活动中心打打牌!”陈罗华调低电视音量,与刘钢唠起家常,“没有扶贫工作队,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陈罗华家的新居。(摄影:王飞)

  陈罗华说的“我们”,除了指他自己,还有陈小桃,罗立新等等挥手告别贫穷,伸臂拥抱小康的韶关市新丰县紫城村贫困户。

  自2016年定点帮扶韶关市新丰县紫城村以来,广东省民政厅坚守初心,紧扣民生回应面对,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富有民政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4年精准发力下,紫城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着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扶贫有创新

  土地资源太少发展物业经营

  紫城村紧邻新丰县城,离大广高速出口3公里,交通便利,但耕地面积不足50亩,种,养殖等农业产业难以实现。

  驻村之初,扶贫队员们四处巡访,绞尽脑汁也无法突破发展规模种养殖产业的现实状况。针对紫城村农业资源缺乏,但土地珍贵的实际状况,工作队最终扬长避短,编制了以物业经营主要,光伏发电和扶贫资金入股为辅的产业扶贫思路。

  4年来,驻村工作队心系贫困人群,通过一系列强力转化,为紫城村开创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用数据说话最直观-按照县,街的统一部署,紫城村加快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工程,确保光伏扶贫项目上得好,见效快,早收益。2018年,紫城村总投资66.06万元,建成3个光伏发电机组,次年,该项目就收益29544.36元。

  为了扩大宽增收渠道,针对各村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新丰县以镇(街)为单位,整合了一笔扶贫资金,集中发展资产性收益项目,产生的收益主要用于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任务完成后,则作为本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事业。在丰城街道统筹下,紫城村盯紧优质企业,先后出资130多万元入股,2019年实现收益超过10万元。

  最亮眼的扶贫产业,是紫城村的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即将开幕,村民都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摄影:王飞)

  “这里就是扶贫市场,很快就要开张。” 6月8日晨,记者抢先探营不日开门迎客的紫城村综合农贸市场,在入口处布排线路的电工曾小增说,从打地基那一天起,农贸市场就是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景点名称,“不光方便村里人买卖农产品,还帮村集体和贫困户赚钱,大家都盼着呢!”

  刘钢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600多万元,这个占地950平方米的市场,农贸市场一共三层,红褐色外墙,草绿色窗框,敦厚地立在路边,等待顾客盈余门。是紫城村第一个百万级扶贫产业。

  破土动工之前,工作队经过审慎论证,确定其可行后,积极与当地政府,村“两委”干部及村民沟通协调,“紫城村建成建成碧桂园,滨江国际两个大项目,但周边只有“刘钢说,建设主要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经营有序的农贸综合楼,多个能有效规范”的钢零零散的街边小摊贩,一直未有像样的农贸市场,当地居民买菜,购物非常不便。农产品,鲜食果蔬的交易和流通,满足附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带动文化积累农产品交易,流通个体户,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刘钢笑意更浓,他说,村里的贫困户意识到市场开幕后所有摊位会优先开放给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贫困户的农产品” ,以后不用舟车劳顿运到镇里卖,就近销售节约人力物力,能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还没开张,一楼已经租出去了。”刘钢和工作队认真核算过,2019年紫城村集体经济收入是20万元,紫城村综合农贸市场预计年租金可以也达到20万元以上,收益直接翻番。农贸市场长期而稳定的“造血”功能,将为脱贫攻坚之后的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贫困户梁宝华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开了一家窗帘店。(摄影:王飞)

  关键词:扶贫有兜底

  官方疫情冲击初步公益职位

  “除出就业,创业外,多数村民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一旦失业或遭遇家庭变故,可能导致返贫。”刘钢说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之余,工作团队始终坚持把促进失业就业创业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有技傍身,方能行远行稳。

  记者了解到,定点帮扶紫城村以来,驻村工作队在丰城街道统一安排下,共组织贫困户参加了10期种养与职业技能培训,保障全体有劳动力贫困户均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因此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成本。已实现百分百就业。

  然而,新冠疫情在春节前后暴发,毫不留情地改写了紫城村贫困户就业的完美数据。“节后返工情况并不客观,我们千方百计搭桥牵线,直到三四月份,贫困户的返岗率逐渐回升。”让罗发全念念不忘的是,直到5月,还要有更多的贫困人员待岗在家,”每天都在沟通,了解到其中一人趁就业空窗期去考了驾照,另一人的工作一直不能继续。 ”

  待业在家的,是贫困户高锋的儿媳陈小桃。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紫城小学已和陈小桃商谈较长协约。(摄影:王飞)

  婆婆因病去世,陈小桃放弃了广州的工作返乡照顾孩子,还努力考取了英语教师资格证,本打算节后找一份工作,孰料学校和教辅机构延后开学,家庭经济渐渐不支。“小桃说,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紫城小学已向她所说的橄榄枝,这几天正在商谈并协约的细节,她。很开心一点,自己对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充满期待,“我要把握机会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成为合格的英语老师。”

  稳岗保岗,是工作队贯之以行的脱贫力举。

  早在新冠状病情发生之初,工作队便在村里增广四个月薪2000元的保洁员公益职位,为可能失业的贫困户留下转岗缓冲带。这些位置,也是一道居住的返贫防御线,”贫困户家要是遇到突发状况,至少村里还有随时可上的预设岗。”

  脱贫措施环环相扣,贫困户的收入稳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全村43户贫困户全部达到“八有”标准,有劳动力贫困户2019年人有人支支配收入17842.11元,远超当年8266元的脱贫标准;无劳动力贫困户全部减少政策性兜底,贫困发生重新零。

  关键词:扶贫有关爱

  关注老人生活市场小学卫生站连片

  吃穿不愁了,保障无忧了,紫城村的贫困户大步前行,追寻更美好的生活。

  刘钢说,在“民政工作要经历时代发展不断提档升级,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场,我们要发挥作用优势,为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谋求更多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紫城村,与农贸市场同步建设落成的,还有全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升级改造后的村卫生服务站。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摄影:王飞)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农贸市场后侧,陈罗华习惯称它为“老年活动中心”,身患分割性肺气肿的他每天坚持步行锻炼,期待不久的某日,也可以天天去中心会会老友,打打牌。服务中心与紫城小学百步之遥,陈罗华想在身体好转后,还能帮女儿买菜,接送孩子。

  活动中心的选址大有深意。“我们考虑到农村老人的生活特点,所以将农贸市场,乡村小学,村卫生服务站连成一片,老人送孩子去学校后,先就近买菜,再来服务中心”刘钢说,紫城村有415名年过花甲的老人,其中50人在80岁以上,为娱乐,重置,然后接孩子回家。’一条龙’的线路减少了老人家奔波几处的劳顿。他们量身打造的服务中心除娱乐区,午休区外,还加上小食堂,预览室等,包括卫生站立内,三层建筑总面积为450平方米,并配备一名专职职工工负责老人日间照料和服务站管理。

  村里的700多名妇女和一众留守儿童,也有专属活动场所-巾帼驿站和五点学堂。走进装修淡雅的紫城村巾帼驿站,洁白的墙面,绿色的盆景,淡粉的桌椅… …柔美温馨的色调搭配精巧摆放的家居,令人心静神清。这是广东省澳键丰泽妇女关爱基金会出资建成的关爱场所,该基金会近年通过省民政厅对接供需,还资助了贫困户梁宝华,李伟丹等多名妇女开起窗帘店,童装店……持续而稳定地巩固她们的脱贫成果。

巾帼驿站是村里700多名妇女的专属活动场所。(摄影:王飞)

  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攻坚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而发动社会力量,动员各方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则是民政当仁不让的强项。

  “在人来人往的紫城村”双拥文化广场”,刘钢举臂画一圈,“篮球场,宣传栏,河道”步道和花草……背后蕴含着十多个企业或机构对贫困村的支持和关爱”。

  记者了解到,合并,广东省民政厅充分发挥慈善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优势,通过、、宣导等行动,对接脱贫攻坚供需信息,引导各方力量捐资捐物,落地公益项目,在紫城村形成合力攻坚,并取得显著成就。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人们穿巷而来,散落在双拥文化广场。妇女们三五成群聊着家事,老人满面春风,散步中不时围身捡起草坪上的枯叶。不远处,两个骑单车的小朋友使足劲比拼车技,沿路洒下银铃般清脆的笑声。

  这就是在民政力量帮扶下,紫城村现在的样貌。

image.png

紫城村的孩子正在“双拥文化广场”上玩耍,贝壳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摄影:王飞)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