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报道:岭南乡村处处生机盎然
返回

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报道:岭南乡村处处生机盎然

浏览次数:1148 分类:新闻

  在广东清远市连樟村的“连樟客厅”内,有一面写满村民愿望的“心愿墙”。“建一座大点的桥”“让孩子上学方便点”“把村容村貌改善下”……这些质朴的话语,承载着乡亲们对全面小康的期冀和向往。村民的心愿,如今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广东省以改革的思路和气魄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五个振兴”,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高质量稳定脱贫水平等“三个提升”为重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8元,百姓的腰包更鼓了,全面小康的脚步也更近了。

  全面小康,在“冬瓜叔叔”的直播带货中

  “大家一定要试试英德红茶,我们这里是著名的红茶之乡!”记者近日在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看到,“冬瓜叔叔”肖立鑫正对着5部手机卖力地直播。

  肖立鑫是当地长岭村一名村干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该村的“乡村新闻官”。之所以称他“冬瓜叔叔”,是因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村里冬瓜滞销,肖立鑫得知后顾不上吃饭,拉上瓜农拍摄了视频,在视频发出后当晚便接到30多位热心人士电话,半个月就帮群众销售冬瓜400万斤。

  英德所在的清远市2018年在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制度,目前培训了373名新闻官,他们除了宣讲政策、传播文化以外,还做起了村里的代言人,帮乡亲们卖货。

  “‘乡村新闻官’工作在田间地头、生活在百姓之间,最了解老乡的所思所想。”肖立鑫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也是我国最早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要发展生产,更要开拓市场、打造品牌。英德从2015年开始大力搭建农村电商平台,肖立鑫也从2018年10月开始正式“触网”直播。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资捐赠需求,肖立鑫在网上呼吁爱心人士购买“爱心冬瓜”捐给湖北,奉献助农和抗疫“双份”爱心。2月底,8车140吨价值160多万元的冬瓜、红茶、大米等的物资发往湖北。“我理解的全面小康,就是大家生活富裕,农产品不愁卖、卖上好价钱。”说话间,肖立鑫直播间的人数已突破两万,不一会儿就卖掉200多件红茶。

  近年来,英德掀起了电商热潮,农产品网络销售额3年增长85%;去年扶贫产品销售就达1355.9万元,带动600多户贫困户增收。据了解,广东省去年启动“农村电商”工程,计划用3-5年时间,在全省122个县区或中心镇全部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园,在19732个行政村全部建设农村电商示范站。

  全面小康,在“粤菜师傅”翻动的炒勺里

  在韶关市新丰县惠明客家王酒家,一场热闹的厨艺比拼正在进行。在中国烹饪大师朱强明带领下,徒弟们将颇具粤菜特色的佳肴摆满了长条桌,让人垂涎欲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从2018年开始,广东将“粤菜师傅”工程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列入省“十件民生实事”,以“小切口”推动服务“大变化”、解决就业“大问题”、满足民生“大需求”、促进产业“大发展”。朱强明是该工程在新丰的实施者之一,作为烹饪协会会长,他在当地带了120名徒弟,其中有两名贫困户。通过烹饪学校和协会,全县开办面向贫困户的“粤菜师傅”培训班,109人参加;举办“云髻杯”粤菜师傅技能工匠竞赛,47名厨师通过考核。当地金青村村民朱能卿是朱强明的徒弟之一,由于母亲中风,妻子和大女儿患有疾病,他家曾是贫困户。“过去我在外学徒都不安心。现在好了,家人看病能报销,孩子也有政府帮助,经过培训考证后,我一个月能拿6000元。”朱能卿举着去年考取的中式烹调师证书说。

  “我家早脱了贫,如今在村里收入算中等。”朱能卿笑着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我想的全面小康是自己有事做,家里也有帮助不用担心。”两年来,广东全省“粤菜师傅”工程累计培训5万人次,其中1.1万贫困人员参加,共带动16万人创业就业。

  另一位返乡创业的广式烧腊厨师潘志敏成立了品味丰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被认定为“粤菜师傅”工程孵化店。1984年出生的他16岁外出学艺,返乡后开起了饭店和配送公司。“县里对创业有‘绿色通道’政策,随着公司发展壮大,我就想着将‘收购-加工-销售’彻底打通,帮助更多的人。”潘志敏说。

  67岁的潘光初是当地梅坑镇大岭村人,正是靠着和“品味丰江”公司签订的定点收购协议,去年他出售了80只土鸡,一举脱了贫。在县职能部门协调下,“品味丰江”公司对接全县141个行政村的扶贫合作社及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户“无劳力的分红、有劳力的务工”,直接带动136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助农扶农2562户。

  全面小康,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笑声里

  恰逢周末,记者在佛山市顺德区水藤村占地5000平方米的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孩子们在这里读书、画画、练习咏春拳,老人们烹饪、唱曲、舞动乒乓,家长们利用假期享受亲子时光……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传来,绕梁不绝。水藤村户籍人口97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3万多人,人数众多、人口倒挂,针对党群队伍日益壮大、文化需求愈加旺盛的情况,该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需要,打造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成为集党团培训、文化传承、社区教育、志愿服务、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党建文化综合阵地。近年来,广东将乡村文化振兴放到突出位置,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317个,在首批21个试点县基本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9万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15万场次,参与人数近600万人次。全省1546个省定贫困村达到省文明村创建标准,占比达67.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理解的全面小康不能是‘富了口袋、穷了脑袋’,所以我们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党建,把精神文明引入日常生活中,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发展的新路径。”水藤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邓良传说。

  红基石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宝藏”党群服务中心,大家都喜欢到这里活动。蒙少致是当地一名年近70岁的退休老人,她发起成立了耆乐丝网花协会,经常带领老年村民来中心做手工,卖的钱就拿出来做公益。村里的“00后”邓颖雯还是个初中生,却也是中心的常客,她经常到志愿驿站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带动下,广东省基层公共文化资源被有效整合激活,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扎实,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乡风民风进一步向上向善。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