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潮州城市治理注重细节 古城渐现细致之美
返回

潮州城市治理注重细节 古城渐现细致之美

浏览次数:961 分类:新闻

 

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潮州,正在经历又一次的蝶变。

这座千年古城,正在走出属于自己的城市发展新路。如今的她,已经摘获多个“第一”和“唯一”:凤新街道基层治理模式获评全国十个社会治理最佳案例之一;韩江(潮州段)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河湖的河流;全省率先公布“免证办”清单;全省率先实现全流域生活垃圾无公害话处理;全省唯一一个省推荐为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城市……

今年,潮州市制订出台的《潮州市推进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行动方案》把城市治理提升工程列入“六大工程”,实施总投资超275.6亿元的52个项目。随着一大批工程项目的布局落子,潮州将兴起新一轮城市治理热潮,为打造特色精品城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基层治理更智慧

“发现一处商户存在店外乱堆乱放的情况,已将图片上传至系统,请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在凤新街道联动指挥中心的LED显示大屏上,一条预警信息出现,几乎同一时间,街道城管执法部门就收到当场处置要求。“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综治平台中心发挥了收集、分流、交办、督办问题的中心枢纽作用。”凤新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

在潮州湘桥区凤新街道,33个社区网格、103名网格员组成“地网”,各街道视频监控系统如同“天眼”,综治中心连接“地网”“天眼”,利用可视化调度系统,将社会治理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均归纳到一块大屏,通过综治中心指挥调度高效快捷,实现实时实况信息交互,凤新街道“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形成了潮州智能化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

“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四级联动、会同解决。”潮州市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潮州市用一个个精细化的治理妙招力求社会基层治理“亩产”最大化,用新技术按下基层“智理”快进键,将过去单兵作战的独斗模式转变为立体联防的共治模式,如今,“一屏观天下”描摹出潮州精细化治理的新路径。

“了解情况要靠腿,打十个电话不如上门一次。”作为凤新街道的网格员,叶仰璇感触颇深。今年5月,龙舟水侵袭凤新街道,最大降雨量超过200毫米。一夜之间,凤山村、云梯村等地区水位暴涨。在危机时刻,成熟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到平台信息反映,凤新街道部分村居出现积涝,且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增大。各村居网格员迅速出动,冒着强风暴雨在各区域内巡逻排查积涝隐患,特别是对厂房工棚、户外广告牌、易倒伐树木等进行排查加固。

“通过网格化管理,无缝对接救灾信息,第一时间疏通各个内涝街区的排水口,解决内涝,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凤新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说。

自去年以来,潮州市政法委积极探索以构建“一平台六体系”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初步形成具有潮州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格局。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2816个,配备网格员3038人,上报网格事件约21万件,办结率达到99.2%。

当前,潮州市正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平台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潮州市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

审批流程再精简

全省第一个公布了145项“免证办”清单;依托“数字政府”平台,推出“五大清单+五个办”政务服务模式;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部署上云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51个……今年以来,潮州市政数局推出一系列便民惠企政策,掀起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新高潮,为群众和企业减负松绑。

潮州市政数局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通过抓好政务服务事项的“瘦身”,推动审批“提速”达30%以上,“最多跑一次”等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人民群众获得感有了新提升。

疫情期间,潮州市政数局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督促审批部门实行快速审批,如广东雷裔保健品有限公司申请办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流程由原来1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

而这样的改革与探索并非孤例,广东麦迪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也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今年3月,麦迪康先后申请了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首次备案、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等6个事项。潮州市政数局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审批部门提供周末延时办理,并全程跟踪督办,办结期限由原来的24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在完成审批事项后,广东麦迪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顺利投产,生产的防疫物资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东南亚国家,为全球战“役”助力。

潮州市政数局扎实推进政府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了“四办率”翻一番。据统计,上半年,共办理了绿色通道事项4119件,提速率46.2%,网办业务3565件,“不见面”审批工作实现新突破。

不断提高窗口服务效率、突破服务创新瓶颈是通过各业务科室间的深入协作、流程再造实现的,潮州市自然资源局在简化审批流程上狠下功夫,积极推行“一个窗口”综合服务,在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做到“一次告知、一口受理、一窗出件”,最大限度提高群众和企业办事便利性。

古城更新焕古韵

韩江西岸,历经600多年历史的广济楼巍然屹立,默默注视着从它眼前走过一代又一代的“胶几人”。今年初,湘桥区开启新一轮古城保育活化工程。通过一次次的“微改造”“微更新”,一道道街巷“伤疤”被抚平,一个个建设项目得以快速推进,古建筑重焕古韵,古城大地日新月异。

湘桥街道的宰辅巷,曾是古城保育活化的“老大难”。这个100平方米的老宅子因无人居住破败倒塌,不仅杂草丛生,还因“垃圾地”而闻名。湘桥街道义安社区在征得产权代管人同意后,历经数月,昔日邋遢地蝶变成居民身边的“角落公园”。而在潮州古城区义安路,曾经是危房的双忠庙如今修缮后成了湘桥开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宰辅巷的改造速度,是怎么炼成的?湘桥区委常委黄航表示,这得益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新模式。这个改造,是宰辅巷及周边群众共同商议改造方案,一起动手开展绿化美化改造,集体力量共建共治的成果。去年以来,古城区域内共新增“角落公园”“文明角”11处,街坊实现出门见“公园”的愿景。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骤增的人流量和车流量,给潮州古城交通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当前古城内传统的移动花箱人工限行方式,由于花箱易受过往群众移动又未能及时复位,管理难度大,已不适应牌坊街管理的需要。

湘桥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牌坊街及周边街巷共31个路口原管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智能电子升降桩代替原来的移动花箱,届时,电子桩可实现自动感应,快速升降,该项目将于国庆节前完成。随着古城区相应配套设施逐步升级改造,古城区的管理将更加智能,街区环境更加优美。

点“亮”古城需要电网支撑。潮州古城内,早已看不到“蜘蛛网”式的电线架在空中,湘桥供电局在古城保育活化首期项目中,对古城内街巷电网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满足沿街商铺、民宿客栈等新增用电需求。古城街巷纵横,保持旧有格局,凭借着雄厚的电力保障点“亮”古城,极大地提升了古城的吸引力,营造了独具魅力的古城文化氛围。

自1986年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潮州古城保护发展的接力棒不断传承。没有大推大建,没有推倒重来,但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变得更加细致、成熟、宜居。潮州用独具人文色彩的“微改造”“微更新”,为城市铸造灵魂、张扬神韵,让这座城市更加细腻、动人。对潮州来说,在打造古城文化品牌赛道上,已经占得先机。

碧道打卡新风尚

韩江,是粤东地区的母亲河。临水而居、依水而行,韩江滋养着从古至今的一代代潮州人。今年,潮州市提出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治水兴水之路,以韩江潮州段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项目为抓手,推动一江两岸“特色精品城市”建设。

作为建设“全国示范河湖”的重要一环,潮州市以建设韩江“一江两岸”碧道为示范,加快推进两岸堤围综合整治、金山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率先完成省级碧道试点建设任务。韩江潮州段示范河湖与特色碧道正实现叠加建设、融合发展。

在韩江东岸金山大桥下的湿地公园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栈道迂回,亭台点缀其间。作为韩江潮州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的亮点工程,也是全省万里碧道建设重要景观节点,湿地公园在净化水体、涵养水源、改善韩江水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园开放后,市民休闲娱乐又将增添一个好去处。

目前,韩江碧道试点工程已有效提升22.5公里堤段防洪水平,新增滨水公园3个,亲水栈道5.75公里,步行绿道28公里,观景平台16座,水岸生态逐步提升,成为群众喜游乐到的休闲休憩“打卡点”。2017年以来韩江一江两岸四堤段漫入人数逐年增加,年均增长30%。

碧道建设,堤岸道路建设是重点,水岸同治是根本。与碧道建设同步推进的,还有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潮州市生态环境局在韩江流域主要支流建设了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韩江水质情况全天候实时监测监控。目前韩江干流中下游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Ⅱ级水质标准以上。

沿着北堤滨水栈道慢跑,在湿地公园沿着笔直的碧道骑行……碧道建设潮州已先行一步,一江两岸四堤等一段段靓丽碧道初现。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