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两地医疗机构积极推进科研项目发展,探索中医交流合作
浏览次数:420 分类:珠海新闻
一直以来,珠海和澳门两地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为两地进一步加深健康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珠澳两地机构积极推进科研项目发展,探索中医“治未病”交流合作模式,为珠澳居民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助力珠澳科技创新
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科研工作,助力疫情防控。2020年,珠海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与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申请了“基于微流控的新型冠状病毒等呼吸道多病原体检测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应急科技攻关项目。
该项目利用微流控技术,建立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呼吸道症候群快速检测技术,同时检测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其他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见呼吸道病原体。
现在,这个科研项目已完成十多种呼吸道多病原体的引物、探针合成,并应用到检测仪器及芯片的设计,已完成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初步验证。
共建中医药创新转化平台推动产业合作结硕果
着力扩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大湾区及医联体内使用,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有效、优质的医疗机构制剂。
记者了解到,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联合成立的“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在首个制剂——“益气甘露颗粒”正式临床应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后续7个处方的技术开发及申报。
据悉,2019年,为发挥粤港澳地区综合优势,深化区域医疗卫生合作,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携手共建“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作为中医药创新与转化平台,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实行“医院—企业”合作模式,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负责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日常制剂生产的监管工作,并委托产业园全资子公司粤澳药业有限公司负责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生产工作。
2020年12月17日,在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首个标准化研发品种“益气甘露颗粒”正式在临床推广使用。
“益气甘露颗粒”是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带领的专家团队,从97个经验协定处方中,选取并向上级申报的首批协定处方中的一个,由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进行技术开发、生产及质量控制。目前,“益气甘露颗粒”已被纳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用药目录并正式推广使用,是珠澳健康产业合作的重要成果。
此外,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在获得颗粒剂的生产许可后,于2020年12月获准扩充制剂许可范围,增加了片剂、丸剂、散剂、搽剂、胶囊剂的生产许可,这标志着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孵化平台启动并投入生产运营。
促进粤澳中医药学术交流合作
除了不断推进创新临床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的发展,珠海市将积极探索推动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立中医“治未病”交流合作模式,推动珠澳两地在以中医药为主的医疗保健、旅游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2019年10月23日,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与澳门中医药学会合作共建“珠澳中医药协作创新基地”,共同推进包括制定行业共识及质量标准、学术前沿、学科发展建设、专项技术培训、临床经验交流以及基本技术推广、诊疗、医护人员资质认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同一天,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以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全科医学科、营养科为基础,在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
“治未病中心”设有名医工作室,特聘广东省郭氏医学保健研究所郭程湘名老中医为首席顾问、澳门中医药学会会长石崇荣为特聘专家,为琴澳居民提供大咖专家级诊治服务。
探索为澳门居民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综合澳门医疗卫生需求,结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优势学科,在骨伤康复、体重管理等方面探索开展中医“治未病”及医疗保健服务。
2008年,广东省中医院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由广东省中医院定期选派经验丰富的肿瘤科医护团队到澳门开展诊疗,共同为两地患者提供诊疗服务。2011年,广东省中医院与澳门卫生署合作开展中医针灸推拿技术推广项目,医院先后选派针灸、推拿、肿瘤专业的高级人才到澳门相关医疗机构,在当地推广中医针灸推拿及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相关技术。
接下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将探索建设珠澳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筛选评价中心,与省级中心形成上下联动,重点对珠海以及澳门的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开展系统挖掘、整理、筛选、评价、应用和推广;同时,探索运用信息化技术,与澳门卫生署共建远程会诊中心,为澳门居民提供线上中医药服务;综合澳门医疗卫生需求,结合珠海医院优势学科,在骨伤康复、体重管理等方面探索开展中医“治未病”及医疗保健服务,努力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