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2133.9亿元 增长7.4%
浏览次数:669 分类:产经
28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深圳市2019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审查意见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2133.9亿元,增长7.4%。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19.7亿元,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规模达3550.6亿元,增长16.2%;消费增长基本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4.9亿元,增长7%。外贸增速略有回落,进出口总额15787.5亿元,下降1.8%。
《报告》从财税收入、产业结构、深化改革、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今年1-7月的成绩,具体来说,今年1-7月,深圳在严格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的基础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520.4亿元,增长5.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9%。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二、三产业比重为39.1∶60.8,第三产业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3%、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达七成。
在改善营商环境上,深圳出台实施了《深圳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行动方案》,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商事登记、公安、税务、社保、银行等部门系统的互联互通。此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1-6月新增减税政策减税588.9亿元。
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1742.2亿元,增长11.3%,占财政支出的68.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0.3%,新增9500余个幼儿园学位,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78%。18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完成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全面完工,可新增学位3.1万个。
在城市建设治理上,今年1-7月,深圳全市310条河流、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目前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146个,整治小微黑臭水体706个。
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深圳的垃圾综合治理取得重大进展。三大垃圾处理设施全部实现调试运行,新增垃圾焚烧能力7000吨/日,九大类垃圾分流分类处理体系不断完善,日均分流分类处理量达3000吨,增长43%。
计划预算委员会认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复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中美经贸摩擦带来不确定性较大,工业投资乏力,企业成本上升、生产经营困难,制造业企业外迁情况加剧,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短板依然突出。对此,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主要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实扶持政策,加强企业服务力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国资国企作用;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补齐公共服务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