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2万亿元工业大市的物流格局之变
浏览次数:1245 分类:产经
11月13日,2020年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在青岛市举行,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广东该类别唯一代表,被授予“国家物流枢纽”牌匾。11月28日~29日,由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在南海区召开。这是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在此举办首届活动后,时隔18年回到诞生地的“成人礼”,也是对外展示物流产业发展的窗口。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快畅通物流大通道更是成为重要发力点。
国字号物流枢纽、国家级学术会议,两个物流产业的重磅事件,预示着物流业这一可对制造业提供最强有力支撑的服务业,面临升级发展的重大机遇。学术年会上,南海区区长顾耀辉用“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昭示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物流产业决心和信心。以国家物流枢纽为引领,佛山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即将迎来物流产业格局之变。
趋势之变
物流产业朝着数字化集约化发展
物流业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15年219.2万亿元将达到2020年底的300万亿元,5年来节约社会物流成本约3.9万亿元。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件量有望突破800亿件,比2015年增长将近600亿件。海外仓储和保税仓国际、国内全面布局,跨境电商进出口爆发式增长,中欧班列通达18个国家的57个城市。但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十四五”即将开局的重要历史节点,物流行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在持续两天的第十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来自全国的物流行业知名专家齐聚南海,围绕国内外经济形势,物流、采购与现代供应链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模式、新技术、新案例、新趋势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思想碰撞。
“新形势对物流发展提出了新课程,譬如怎样建设物流强国?物流企业如何提质降本增效?如何建立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具备实际意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表示。
而从多位知名专家的演讲来看,数字化、智慧化已经成为物流业升级的新趋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物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大成表示,数字化与信息化、网络化有很大不同。信息化是人与设备的互联,网络化是人与人的互联,数字化则是数字与数字的互联。在物流行业中,亚马逊可以就近仓储、快速配送,普洛斯发展智慧仓库、数字园区,都是抓住了数字化应用来推动物流事业发展。
物流的集约化发展也是专家的关注点。商务部原流通业发展司司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郑文指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庞大,但是要素集中度不高,分散运行明显。物流行业要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从低水平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高品质发展转变。
“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大家公认为应该采用‘通道+枢纽+网络’的形式。就物流的枢纽建设来说,应该在现有的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基础之上改造提升。”郑文表示,要推动物流要素的空间集聚,以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等设施为载体,整合周边的货运场站、配送中心、仓储基地,实现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以及各种运输服务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物流枢纽的信息化、规模化、网络化速度组织能力。
格局之变
国家物流枢纽引领佛山融入全国“大动脉”
专家学者提出的物流理想业态,南海正展开布局。在11月13日召开的2020年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上,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佛山枢纽”)被授予“国家物流枢纽”牌匾,成为广东省该类型唯一入选单位。它正是南海区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高起点、高标准谋划的一批重大物流平台项目之一。
佛山枢纽核心区官窑物流枢纽区位于南海三水合作区腹地,以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为启动工程。未来,佛山枢纽将构建“1个平台+3大功能分区”的服务体系,即规划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海关口岸查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物流信息交易及商业配套中心三个核心功能区。同时,积极申请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生产服务业(国际物流)功能区。
目前,佛山枢纽多式联运网络已初步形成。从铁路系统看,广珠铁路线从东向西横穿而过;从高速公路条件看,这里紧邻佛清从高速、佛山一环高速、广佛肇高速;从水运、空运情况看,距离三水港约25公里、顺德港约55公里、黄埔港40公里、南沙港约75公里,距离佛山沙堤机场仅17公里、广州白云机场30公里。官窑物流枢纽区已获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7+5”多层节点网络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佛山枢纽将拉开佛山物流发展的大格局,借助多层次立体交通,本地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沿海港口等地区的国家物流枢纽联动将进一步加强,形成东西相互促进、南北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物流发展“大动脉”。
“例如通过广珠铁路,我们的货物可以直达港口,也可以和全国铁路主网联通,真正建立起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大幅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提升发展竞争力。”南海区政府党组成员、区重点平台建设指挥部执行总指挥黄文富介绍。
据悉,佛山枢纽建设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南沙港、白云机场异地货栈、粤港跨境货栈、铁路货栈等联动中欧、中亚、东南亚班列,充分与丹灶铁路货场、大田铁路物流中心等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活动系统化组织。同时,以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无水港为中心,着力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物流园区运行模式,将官窑铁路货场物流园打造成为“佛山国际陆港新城”。
融合之变
“两业”一体化助力“双循环”
以枢纽建设引领物流产业“格局质变”可谓正当其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出台《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18条重要举措,对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深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于制造业大市来说,发展物流业,首先是为了降低制造业成本,提升竞争力。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2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6位。而南海区产业门类齐全,制造发达、金融活跃、商贸繁荣。
发达的制造业和商贸业要求更高的物流效率。然而,与国内大多数地区一样,南海物流业长期处于1.0时代,因应个别企业需求和城市空间进行扩张,属于典型的“+物流”发展模式,呈现出“小、散、乱”等典型特征,物流效率总体不高,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物流体系创新、组织变革、效率提升之于南海、佛山乃至珠三角都显得十分迫切。
让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对于南海发展有着关键作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将形成多向紧密的供需关联。”顾耀辉表示,南海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支撑“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通过从“+物流”走向“物流+”,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内联外通的现代流通体系,以物流拉动内需,提高国际供应链竞争力,依托智慧物流体系,为制造物流、商贸物流、国际物流提供强力物流供应链支撑,推动南海形成立足佛山、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智慧物流产业基地。
在物流枢纽的基础上,南海区还计划打造辐射范围更广的智慧物流小镇,构建智慧物流体系。
目前,南海正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物流业与制造业一体化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巡视员周少波看来,南海智慧物流体系将为佛山陶瓷、建材、家电、童装等特色产业赋能,有利于制造业牵手服务业,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集聚辐射能级,使佛山“两业”融合具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 2020年中国电子铜箔行业年会暨梅州市铜箔产业大会召开
下一篇: 建国家物流枢纽 助佛山制造通达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