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爱传递:母乳捐赠未停 早产儿收到最宝贵的礼物
浏览次数:1868 分类:财经
南都讯 每年的5月20日是母乳喂养日,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母乳库不曾中断过母乳捐赠。
2020年1月至4月,共有16名妈妈参与母乳捐赠,捐赠人次达167次,总捐奶量达到15万毫升。这些捐赠的母乳用于早产儿、病重患儿,共计32个孩子使用了捐赠母乳,身体恢复良好。
广州市妇儿中心母乳库位于住院部5楼,建于2013年3月,作为内地第一家母乳库,这个仅十几平米的空间,7年来母乳捐赠总量达248万毫升,已救治521位早产儿及危重症患儿。
疫情期间4个月总捐奶量达到15万毫升
2020年2月的一天,一位二胎妈妈在先生陪同下,从天河区体育东路月子中心打车到母乳库捐赠母乳。这让刘喜红十分感动,“她一胎时就捐过母乳,这次二胎还没满月就从月子中心过来了。”
刘喜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下称“广州妇儿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也是广州妇儿中心母乳库负责人,中国内地母乳库创始人。
在她的工作表格里,详细统计了历年来母乳捐赠的数字,显示了母乳捐赠各项指标的稳步上升,过去一年捐奶量创新高。据统计,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总捐奶人次达641次,总捐赠的奶量逾58万毫升,超过7年来的平均年度捐奶量。最近一年接受捐赠人数为121人,7年总共接受捐赠人数为521人,过去一年受捐患儿人数也超过了年度平均数。
尤为可贵的是,今年1月至4月,母乳捐赠并未受到疫情影响而停滞,1月到4月共计16名妈妈参与母乳捐赠,其中有一半是到母乳库现场捐奶的妈妈,另一半为上门收集。捐赠人次达167次,总捐奶量达到了15万毫升。此间,平均一天有10个孩子在用奶,一天用奶量达到1500~2000毫升。
母乳严格消毒 上门收集改为小区门口交接
广州妇儿中心母乳库中存放的瓶装母乳。
为了保证捐赠的母乳百分百高质量,捐赠者必须严格筛查,第一次捐赠前必须进行抽血体检,以排除乙肝、丙肝、梅毒、艾滋、巨细胞病毒等传染性疾病。
疫情期间的母乳捐赠,自然比平时更为严格。刘喜红介绍,首先在医院层面做足防控措施,广州市妇儿中心虽然为儿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但新冠肺炎患儿集中收治在人民中路的儿童医院院区。在疫情期间,珠江新城院区将北门出入口设为医护专用通道,其他人员一律从正门出入,以前一个孩子看病可由多名家长陪护,疫情期间一名患儿仅限一位家长陪护,其次出入医院均须显示穗康码,就诊过程进行病史询问、签承诺书等。
符合筛查条件的妈妈才能成为合格的捐赠者,母乳库将收集到的合格捐赠者的捐赠母乳进行巴氏消毒。56摄氏度的高温下,30分钟就可以杀灭新冠病毒,而母乳库的巴氏消毒的温度为62.5摄氏度,消毒30分钟,保证了母乳的安全。母乳库每个星期要进行抽样化验,将消毒前和消毒后的母乳抽样做细菌学检测,多次检测显示,无论是消毒前还是消毒后的细菌学检测,都是达标的。
在挤奶的过程中,护士和捐赠者严格洗手、戴口罩,跟平时一样,一次捐赠限一人,避免了人群聚集风险,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广州妇儿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正在进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母乳来自爱心捐赠。
除了捐赠者亲自到母乳库现场捐赠母乳外,每逢周二,母乳库还会上门收集捐赠母乳,这些捐赠妈妈筛查更加严格,除了符合常规的筛查条件以外,还必须经过母乳库工作人员的家庭现场评估及签署质量保证同意书。疫情期间,上门采集母乳的方式也改变了,原来上门采集是直接到捐赠者房间取奶,现在是由捐赠妈妈在家自行采集,按约定时间直接在小区门口交接,不再进入捐赠者家里,减少工作人员和捐赠者的接触。采集的母乳运回母乳库后立即进行消毒,再放进冰箱储存。
2020年1月至4月期间,妈妈们捐赠的母乳救助了32个早产儿及病重患儿,平均一天有10个孩子在使用捐赠母乳,这32个孩子中有90%是早产儿。捐赠母乳效果是显著的,可以明显减少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晚发性败血症等风险、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医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明显提升
广州妇儿中心母乳库负责人刘喜红主任。
从2013年至今,广州妇儿中心这间母乳库已经运行7年,这是刘喜红一手筹建的,作为母乳库负责人,其中的艰难她最有体会。
筹建母乳库的初衷源自2011年一次国外交流活动,那年夏天,刘喜红参观了美国艾奥瓦大学医学院的儿童医院,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母乳库,母乳库发展非常成熟。回来后刘喜红向医院提出建立母乳库,时任院长夏慧敏很支持,经过近两年多的筹备后,广州妇儿的母乳库诞生了。
谈起母乳喂养推广,刘喜红笑称自己就像“祥林嫂”,“我们碰到任何一个人都会说会讲母乳喂养的好处。”2013年3月,为医治一名患有自发性肠瘘的婴儿,广州妇儿中心决定尝试捐赠母乳治疗。母乳库里还没人捐赠母乳,刘喜红到产科呼吁,“如果你的奶多,我们有个母乳库,可不可以捐一点?”
四处呼吁捐赠的母乳库,终于在3月的一天迎来了1位主动上门捐赠的妈妈,刚生完孩子10个月、正处于哺乳期的徐靓,成为了母乳库1号捐赠者。得知母乳库缺奶的困境后,作为广东电台主持人的她开始在电台、微博上宣传呼吁,几十名妈妈从广州、佛山甚至湖南赶来捐赠母乳,母乳库也开始走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此后的7年间,刘喜红和同仁们推广母乳喂养的脚步未曾停歇。通过微信公众号、科普文章、公益讲座、学术会议,“只要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只要还有一点母乳的,我们都竭尽所能帮助她去继续母乳喂养,手把手宣教如何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经过7年的发展,公众母乳喂养的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广州市妇儿中心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得到很大提升。以2013年为例,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能吃上母乳的仅30%,现在三院区的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超过80%,刘喜红的愿望是达到100%。
希望母乳库像血库一样成熟运行
刘喜红介绍,欧洲和北美的母乳库已发展100多年了,在国外,母乳库与血库一样,一个城市或一个洲设立一间母乳库,母乳库的捐赠母乳用于救治各大医院的重症早产儿,有些国家甚至为母乳库立法。“国外住院患儿使用母乳是需要付费的,已经纳入了医疗保险,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刘喜红说,2011年艾奥瓦儿童医院NICU早产儿使用捐赠母乳,费用是每毫升为人民币1块钱。
在刘喜红看来,母乳库应该像血库一样,一个城市设立一间,统一提供给各大医院病重患儿使用。然而,目前的捐赠量广州妇儿中心本院区也未能100%满足。在国外需付费使用的捐赠母乳,在广州属于公益项目,捐赠母乳用于救治病重患儿为免费提供。在广州市妇儿中心母乳库,工作人员仅有一名护士,刘喜红算了笔账,除去房屋水电、包括冰箱、消毒仪等硬件设施,母乳库日常运行使用的一次性吸奶器、奶瓶、奶袋等耗材,一套设备128元,平均下来每毫升母乳的成本约为1元钱。而光是给捐赠妈妈提供体检这一项,花费就得上千元。这些成本均是医院在承担。
刘喜红介绍,在国外,母乳库由政府出资,加上社会一些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管理非常成熟。在她看来,需要这种长期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够真正让母乳库持续运行下去。母乳库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参与,一方面是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安全监管。
早在2014年的广州市“两会”上,公益机构“母乳爱”理事长、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就提过“关于由政府财政支持母乳库运行的建议”。
而作为国内第一部涉及母乳库的地方法规——《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于2019年10月29日通过,其中规定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设立母乳库,向社会采集母乳,供有需要的早产儿、病重患儿等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哺乳期妇女向母乳库捐献母乳。2020年3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通过立法来调整各方关系、规范各方责任,无疑能有助于提升对建设母乳库的认同度和支持率。而要让母乳库达到成熟运作,广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统筹: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通讯员 李雯
摄影:南都记者 张志韬 广州市妇儿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