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新闻 / 惠州:建立全要素领域指标体系 推进5项重点工作
返回

惠州:建立全要素领域指标体系 推进5项重点工作

浏览次数:205 分类:惠州新闻

日前,“十四五”时期惠州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惠州全面实行“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对比以往,《规划》提出的目标指标涉及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提出碳排放、水、大气、土壤、海洋、生态、农村、风险等全要素领域共19项具体指标,包含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项约束性指标,推进5项重点工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表水国考断面到2025年全面稳定达标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立足惠州生态环境保护实际,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短板弱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按照“1+3+5”的总体思路提出“十四五”时期惠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方向和重点任务。“1”是紧扣“1条主线”,即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3”是强调“3个定位”,即打造一流的环境质量标杆、塑造一流的生态品质样板、构建一流的环境治理体系,为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注入生态环境保护内涵;“5”是突出“5个着力”,重点从减污降碳、治污攻坚、生态提质、风险防控、治理效能等五大领域提出“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

“十三五”时期,惠州聚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短板要素实现历史性转折性改善。接下来,惠州将对标《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的时间基本建成美丽惠州,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将按照三步走的步伐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规划》期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到2025年,惠州空气质量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全市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面稳定达标;土壤、固体废物和海洋保护与监管水平明显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有效筑牢,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展望到2035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空气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水功能区稳定达标,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基本建成美丽惠州,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和美丽广东建设新典范。

精细化管控大气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

该负责人介绍,《规划》围绕减污降碳、治污攻坚、生态提质、风险防控、治理效能等五大领域作出重点工作安排,制定了一批降碳、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抓手。

《规划》提出,突出抓好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强工业、能源、交通、城乡建设等领域减污降碳力度,推进“3+7”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增强岭东名郡绿色低碳发展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将创新手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精细化管控,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防控,强化臭氧污染天气攻关攻坚;抓好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攻坚和重点一级支流治理,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以碧道建设牵引河湖生态扩容,推动水环境管理由“治污减排”向“提质修复”转变;稳步推进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加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同时,加大力度强化海洋、固体废物、农村等以往薄弱环节的污染治理,陆海统筹削减入海污染物通量,示范建设考洲洋、范和湾等美丽海湾;围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三个环节,加快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厕所治理,全域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同时,惠州实施自然和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充分发挥同纬度少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实施森林、湿地、海洋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构筑“北屏南湾,一江多廊”生态安全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监管,大力建设公园城市。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更加注重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新污染物治理,强化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环境诉求,统筹发展和安全。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