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 / 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返回

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浏览次数:1072 分类:品牌

  今年“五一”假期,深圳“五刷”央视《新闻联播》,再度强势出圈。从光明科学城建设、疫情防控、党史学习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青年创业等……央视《新闻联播》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深圳这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面貌。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在这座城市里,创新和跨越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2015年以来,深圳积极参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实施,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严重冲击,交出脱贫攻坚优异答卷,经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高光时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新成就。

  当前,深圳迎来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和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深圳要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跑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圳加速度”,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破冰▶▷

  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

  日前,深圳中院召开个人破产条例实施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自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以来,深圳中院共收到260件个人破产申请,优先受理8名个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现已处在破产申请审查程序中。

  全国率先“破冰”个人破产制度,这是深圳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的一个缩影。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抢抓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深圳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推动首批授权事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3月23日,深圳正式发布的全国首个GEP核算制度体系。这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再推出的一项“风向标”式举措,标志着综合改革试点又一项重大任务宣告落地。

  深圳目前建立的“1+3”GEP核算制度,是全国首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璟表示,GEP核算体系有效弥补了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短板,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有利于加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提速▶▷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

  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五一”假期,深圳光明科学城,1600多名建设者全力以赴奋战在施工最前沿。“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科学装置早日投入使用。”中建三局广东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负责人杨鹏辉说。

  近年来,深圳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达全球领先水平,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

  除了光明科学城,深圳还以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为目标,高标准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

  同时,深圳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并创设全国首支规模达百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

  在创新动力引领下,深圳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2020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居亚洲城市第5位。

  融合▶▷

  以“核心引擎”的作为

  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8时从香港西贡的家出发,乘车跨过深圳湾,大约1小时就可抵达腾讯滨海大厦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腾讯港澳及跨境金融事务高级总监李子树的日常。

  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深度融合快车道,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像李子树一样,频繁穿梭在深港两地之间。

  为了给港澳青年“北上”发展创造适宜环境,深圳日前还推出了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18条举措,为港澳居民提供包括居住证政策、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交通优惠、深港澳社会保障合作、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等在内的服务,推动港澳居民享受市民待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深圳一直以来都旗帜鲜明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在“一国两制”方针和粤港澳合作框架下,深入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成立专门机构深圳市委大湾区办统筹协调,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围绕服务和促进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一系列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在深圳加快上马。

  加快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深汕铁路年初已开工,深茂铁路预计2025年通车,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等多条城轨规划建设按下“快进键”;完善港口口岸群功能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首个试点项目“深圳蛇口—顺德新港组合港”去年启动……

  不止如此,深圳正多措并举推动大湾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加快与香港高校合办高等教育,深圳大学等广东21所高校今年将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在服务“双区”建设公务员专项招录中,深圳专门设置5个定向港澳选拔职位公开招聘……

  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强化深港澳一体联动作用、重大平台引领作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深圳正努力建设枢纽型城市,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线见闻

  深圳渐成全球一流科创人才向往集聚地

  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黄恺,从事的是交叉学科的理论计算研究。

  在深圳全球招揽基础研究人才的背景下,他于去年举家回国,加入新组建的深圳湾实验室。在这里,近40名像他一样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及科研机构的年轻科学家心怀抱负,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

  2019年1月启动建设的深圳湾实验室,目前已设置14个研究所/中心、72个课题组,成为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建设的重大创新载体。

  回忆起当时举家回国的经历,黄恺印象很深。“当时在瑞士召开的一场国际学术会议上,遇到一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他说深圳最近启动了一个生物医药领域的实验室,邀请他来看一看。”

  黄恺加入深圳湾实验室的故事是深圳系统布局基础研究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同样也在鹏城实验室、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上精彩演绎着。

  目前,深圳已累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广东省实验室4家、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2家,各类创新载体2700多家。同时,深圳还从科学问题、科研环境、学术平台、高端人才和国际化等五方面,成体系支持基础研究。

  目前,深圳正实施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源动力,逐步建立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评价机制,高标准制定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探索设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奖。

  让人才竞相成长、实现梦想!

  依托先进的科研平台、灵活有效率的科研管理机制以及一流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深圳正逐渐成为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记者观察

  深圳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黄金发展期

  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深圳先行示范区,再到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三大国家战略相继落地,让深圳“特上加特”。

  三大国家战略,是着眼“两个大局”、改革开放新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的重要落子,具有很强的历史辨识度、现实关照度、未来能见度。

  在刚刚结束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中,与会党代表最为热议的便是深圳如何抓好这些历史性新机遇,再创新的更大的发展奇迹。

  “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对深圳发展新的历史机遇作出重大判断,明确了新时代深圳发展的重大使命与动力来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肩负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深圳必须始终勇立潮头、先行示范,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抢抓三大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变成深圳的实施细则,在国家战略牵引下实现自我超越,以自身突破带动全局升级。

  风起,正好扬帆;乘势,才能快上。

  深圳要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跑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圳加速度”。

  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