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新制造业“小巨人”出口创佳绩
浏览次数:1821 分类:商业
深圳创业热度高,中小微企业活跃,其中不乏专注于细分市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制造业排头兵企业,它们也是国家大力倡导和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以集成电路、通讯、光电子等高新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也是国际产业竞争新赛道的主体。深圳针对高新制造业企业需求,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通关效率,让一批“小巨人”轻装上阵,在2021年前三季度创造出口佳绩。
高新制造业出口增长快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市进出口2.51万亿元,增长15.2%。其中,出口产品方面,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增长明显。机电产品出口1.08万亿元,增长21.5%,占同期深圳市出口总值的79.9%,比重较2020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
随着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全球最大的电脑生产商之一——联想集团订单量显著增加。据悉,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福田海关监管联想集团旗下联想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价值逾50亿美元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约8.5%。
世界上最大光通信器件和模块供应商之一的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工业应用、机器视觉、镀膜及新材料等多个高科技领域领跑,2021年7月成功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1年公司扩展出口中东欧业务,前三季度进出口货值约20亿元,同比增长9.6%。
政策红利降低企业成本
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进出口关务部经理卢女士对公司最近的一次产品通关印象深刻:“近期公司急需进口光衰减器的生产重要组件‘微机电集成芯片’,以尽快投入光通讯设备生产,但是新产品功能结构复杂,公司难以把握商品编码,担心申报错误影响通关效率。”深圳海关启动归类预裁定政策支持,一周就制发了预裁定决定书,光衰减器主要料件顺利进口,企业生产提速。卢女士感慨地说:“深圳海关的预裁定服务,指导我们正确申报商品编码,不仅保障了通关效率,降低了我们出口产品超期履约的风险,还帮助我们准确评估税收成本,让我们得以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
科研要素流动加速创新
科技创新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历史性机遇的重中之重。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批批科研项目正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随着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的推进,科研企业、机构等对设备和物资入区的需求集中显现。
在深圳市西北部的光明区,核心区总投资超1400亿元的60个在建项目已经启动。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是光明科学城首批进驻机构。最近,该机构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难题”:研究院将在2021年年内进口8亿元科研设备,目前已订购100余台套,总金额约1.5亿元,由于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中免税科研物资清单暂未下发,免税政策暂无法落地,该批设备需通过担保进口,机构项目预算没有此项经费,导致设备进口、项目建设进度受阻。
对此,深圳海关制定专门解决方案,一体解决减免税政策运用等问题,预计一年可为机构节约2亿元流动资金。与此同时,海关同步将政策运用至辖区4家同类型科研机构。2021年年初以来,深圳海关共为科教城片区内包括南方科技大学、鹏城实验室在内的教学或科研机构办理担保进口教学和科研设备58票,担保税款超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