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河源礼坑村:赓续红色血脉 推进乡村振兴
返回

河源礼坑村:赓续红色血脉 推进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342 分类:乡村振兴

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礼坑村地属“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活动范围,曾发生过苏维埃农会的三次反“围剿”战斗,在紫金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走进紫金县龙窝镇礼坑村,曾发生激烈战斗的“新丰楼”修葺一新,广场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两旁是栩栩如生的雕塑,昔日的落后小村,如今已旧貌换新颜。近年来,礼坑村以多元化产业发展为抓手,赓续红色血脉,用实干担当绘就了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红色记忆催人奋进

沿着礼坑小学前面的公路一直往前走,不远处便是新丰楼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每逢上下学时间,这栋承载着悲壮红色记忆的两层建筑都会接受路过学生的注目礼。走进新丰楼二楼展览室,当年赤卫队员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一一陈列,用过的旗帜规整地摆放在玻璃柜内。墙壁上的挂画除了记载礼坑村的革命斗争史,还讲述了“乡农会长许薰民”“断掌女英雄叶莲香”等人的英勇事迹。

红色革命遗址新丰楼原是礼坑村一座普通民居。1928年,国民党某部“进剿”龙窝、炮子一带。礼坑赤卫队60余人奋起迎敌,战斗一天一夜,后因敌众我寡而退守新丰楼。新丰楼在战士们顽强坚守两天两夜后终被攻破,在楼内坚守的赤卫队和群众共48人壮烈牺牲。唯一的幸存者叶莲香晕倒在尸堆中幸免中弹。民团团丁发现她双手戴有银镯,砍其手掠镯而去。后来赤卫队的援兵把她救起,并迅速转到陆丰县碣石溪红军医院治疗。治愈伤口后,她以顽强的意志学会了用双臂自理生活、砍柴和耕田种地,被人们誉为“断掌女英雄”。

在当地,48名烈士英勇战斗的新丰楼被称为“英雄楼”。近年来,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礼坑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筹资近300万元翻修新丰楼,新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老区展览室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前来瞻仰红色遗迹的人群中,深圳市龙华区驻龙窝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赵吉飞是“特殊”的一员,他不仅是游客,还是助力这片红色土地实现振兴的建设者。“每次来到新丰楼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我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战士艰苦斗争的风云岁月,激励着我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把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不断从革命先烈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龙窝镇乡村振兴工作中去。”赵吉飞说。

绿色产业助力振兴

水田润青山,生机遍沃土。如今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土地,后人正奋力书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许志廉,父亲体弱多病,母亲因病行动不便,多年来,他只能在离家较近的地方打零工。2016年,在国家政策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许志廉积极发展养猪业,从无固定收入的贫困户蝶变为远近闻名的创业脱贫典型。如今,尝到养殖甜头的他扩建了猪棚,谋划着养殖事业再进一步。“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以前住在只有一层的简陋平房,现在二层小洋楼建好了,家私置齐了,车也买了,生活有了新盼头。”许志廉一边在自家养猪场打扫卫生一边说。

许志廉的故事是礼坑村村民传承红色奋斗精神、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礼坑村充分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发展高山茶、葡萄等种植养殖业,聚力打造村级特色产业,全力筑牢富民之本。据统计,自2021年起,礼坑村各产业实现产值近100万元。

礼坑村党支部书记许达恩介绍,礼坑村将做好现有村级经济产业的管理工作,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社,发展好村级公益设施,做大集体产业,让村民钱包更鼓、生活更好。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