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广东自然保护地建设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将全面启动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返回

广东自然保护地建设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将全面启动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浏览次数:727 分类:新闻

10月28日消息近日,跟随广东省林业局来到鼎湖山国家级保护区进行采访,探寻这个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绿洲中“明珠”的奥秘。
1956年,鼎湖山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历史自此开启,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拉开了序幕。
据透露,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省已建立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地1359个(其中自然保护区377个、风景名胜区28个、地质公园19个、矿山公园2个、森林公园712个、湿地公园214个、海洋特别保护区7个),形成了一个保护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的自然保护体系,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地建立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
鼎湖山生物多样性富集度高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有近400年记录历史的地带性原始森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其他多种森林类型保存完好。
据介绍,60多年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加快森林群落正向演替、扩大季风常绿阔叶林面积、增加珍稀动植物种类数量等措施,维持了生物多样性的稳定,野生动植物持续增加,生物多样性富集度高。在1133公顷的范围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356种,约占广东省已知高等植物种数的30%;大型真菌836种,占广东省已知大型真菌种数的70%;兽类41种,约占广东省兽类的41%;鸟类232种,占广东省种数的45%;两栖爬行动物77种,占广东省种数的35%。
自然保护地建设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据广东省林业局介绍,1956年广东省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率先在全国以实施省人大议案形式加快自然保护区发展,2006年率先开展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建设,2009年探索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2019年全面启动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创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试点省,全省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从无到有、保障措施从弱到强、保护管理从粗到细,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成效显著。
据统计,目前,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94.5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39%,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77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114种;维管束野生植物有613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55种,自然保护地成为了全省生态系统最典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最集中以及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区域,成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根基。
从今年开始,广东省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全省1359个自然保护地进行调查摸底,全面启动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目前,全省正积极创建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已启动编制广东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和南岭国家公园设立论证工作,力争能在2020年申请设立国家公园。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