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广东科技亮出硬核战“疫”实力 开始mRNA疫苗动物攻毒保护试验
返回

广东科技亮出硬核战“疫”实力 开始mRNA疫苗动物攻毒保护试验

浏览次数:1171 分类:新闻

“我可以很高兴地告诉你们,广东今天开始mRNA疫苗的动物攻毒保护试验。”3月19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瑞军在位于广东科学中心的“广东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展上,向媒体透露。

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科技亮出了硬核战“疫”实力。被纳入诊疗方案的磷酸氯喹、占国家审批3成的快速检测试剂、可长期重复使用的口罩、免费共享的新冠N蛋白表达菌、快速制备了人源化ACE2小鼠、基于CT影像的AI辅助诊断系统……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从广东走出,助力全国战“疫”,更走出国门,帮助全球打赢这场人类对抗新冠病毒的战争。

广东科技战“疫”,一是启动早,在1月19日便紧急行动,1月23日立项部署。二是协同好,“广东最大的特点是,把我们优势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实行大联合、大团队作战、产学研结合。使得科技成果能够迅速地应用到临床中去。”王瑞军说。三是坚持以临床救治为核心,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把科技成果应用到抗疫一线,临床救治一线。

据了解到,“广东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展将于近期在广东科学中心向公众开放,具体时间与预约参观方式可关注广东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

药物研究:中药在重症治疗上也取得效果

跟随着展板上的内容,王瑞军介绍了广东坚持科研和临床结合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他说,在新冠肺炎爆发初期,临床救治和快速诊断确诊是非常重要的需求。在临床上,由于对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广东科学家和一线医疗科研专家提出了非常好的方案。

西药方面,在第六、第七版全国诊疗方案中,磷酸氯喹被列为临床救治用药,其临床研究就是在广东首先开展的。中药方面,广东有中西药结合的优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出中药注射剂血必净用于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并纳入第四至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研发的“肺炎1号”方剂,在获得省药监局的批准后,不仅在广东省定点医院大范围使用,而且还随援鄂医疗队进入到湖北,目前已向湖北省各医院捐赠2.1万余包。根据最新研究结果,中药不仅可用于轻症治疗,也可以用于重症的治疗,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9日,磷酸氯喹临床疗效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和肺炎一号方”的主要操刀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谭行华均来到了展览现场,介绍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情况。

检测试剂:“广东研发”占全国获批试剂三成

广东快速诊断检测技术有多强?王瑞军用一组数据说明。“迄今为止,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19项用于检测的试剂,其中我们广东有6项,占到了31.6%。”位于广州的达安基因和万孚生物,其生产的检测试剂使用量可以说数百万计,“广东制造”的检测试剂在全国达到了千万的量级。无论在PCR核酸检测,抑或在IgG/IgM抗体检测(胶体金法)的技术路线上,广东都有非常好的产品。

针对公众关心的检测假阴性问题,王瑞军说,不排除部分操作人员在做咽拭子采样时,由于培训不规范、或缺乏训练、甚至害怕被传染的原因,采样不到位造成了不准确。因此广东研发了自动化采样机器人,经试用证实准确率得到提高。“围绕着快速检测,广东推进了一系列研发项目,而且迅速地应用到了快速确诊当中。”

当前,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大流行”。“在大流行趋势下,各国对检测试剂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有的国家检测能力不足,或检测手段、检测产品价格很贵。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省这些检测试剂的企业,走出去大显身手、支持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的时刻。这既体现了广东企业的科研实力和快速开发产品的能力,也是体现广东为世界抗击疫情的担当和贡献。”王瑞军说。

疫苗研发:缺乏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短板

疫苗,是解决疫情防控的根本出路。在疫苗研发方面,王瑞军介绍,广东正按照三种技术路线推进。“一种是mRNA疫苗,我可以很高兴的告诉你们,我们今天正要开始该疫苗的动物攻毒保护试验。腺病毒载体疫苗,也将在这两天开展动物攻毒保护实验,此外还有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

但王瑞军也坦言,由于广东存在研发平台短板,缺乏有资质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缺乏构建大动物模型的实力,所以在疫苗研发上“前期走得比较快,最近一段时间有点停滞了”。

疫苗研发,广东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准备。但需要做大动物的攻毒保护试验以及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研发时,“我们在广东省内做不了,得去借助一些国家实验室平台。”值得高兴的是,这一瓶颈近日已基本解决,“很快就会上动物实验。”

口罩突破:可多次重复使用口罩有助复工乃至复学

王瑞军表示,围绕着复工复产,社会有巨大的需求。其中一个关键,要解决防护设备不足的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解决口罩短缺问题。“科研工作者的思路是,能不能使口罩不用一次一换,而是长时间可多次重复使用?能不能提高口罩机的生产效率?”在这些创新思路下,广东均取得科研突破。

在展览现场,一批看上去平平无奇、却聚焦了“黑科技”的口罩正在展出。王瑞军介绍说,广东省多家实验室和企业利用各自的技术,制备出可长期使用并多次重复使用的口罩。经第三方鉴定机构测试,效果非常好。“这种口罩能有效的解决复工复产,甚至是将来学校的复学问题。”

另外,广东省的重点实验室还和企业联手,研究出能代替熔喷布的纳米纤维材料。省科学院和相关机构还研发出了高速口罩机。“把过去2秒钟1片、1分钟30片的生产效率,提高到1分钟1000片。”

王瑞军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广东已有能力来为全国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甚至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他透露,随着在广东派出医疗队员驰援伊拉克,一批广东研发制造的防护用品、检测试剂,已投入到帮助伊拉克等国家疫情抗击和防护中。

成果无偿全球共享:体现广东科研工作者担当

在病毒病原学和传播机理的研究上,广东也有很多研究成果。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的科研人员构建了新冠N蛋白表达菌,率先全球免费共享,累计达1450份。

“它的无偿共享,不仅对国内,还对国际机构,体现了广东科研工作者开放共享的精神,也体现了在这场疫情大考面前,科研工作者的担当”王瑞军说。

人工智能:基于CT的AI辅助诊断系统将向国外机构开放

在展览中,两个屏幕不断变换这画面,一个是广东疫情的动态数据,一个是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CT片。据介绍,这是广东科研工作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两个系统。

第一个可以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展现确诊病人与其密切接触者的疫情传播过程和时间。“对于我们掌握流行病传播的规律是非常有帮助的,政府部门可以基于此制定下一步策略。”

第二个是基于胸部CT和X光的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阅完1例CT图像需要约15-30分钟。借助该AI系统,可在20秒内完成一例CT图像的检测,给出诊断结果,准确度达90%以上,大大缩短了医生阅片时间。今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也来到展览现场,与王瑞军共同介绍他领衔研发的这个系统。

据介绍,目前该系统人工智能数据库已整合了几十万张不同胸片,而且每天都在增长。随着胸片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断诊的准确率还会不断提高。

据悉,该系统已在云平台开放入口,对国内外机构开放。“这对减轻基层单位医生的工作量以及帮助新冠肺炎新发地医生诊断,都有很大的帮助。”

院感防护:防护设备供不应求,以问题为导向是广东科研标志

在院感防护方面,广东既有基于抗击“非典”的经验,也开发了一系列防护设备作为“硬核武器”。

“比如隔离床、隔离诊台等装置,已应用在实际临床中,有效预防医务工作者被感染。”王瑞军透露,社会各界对这批防护设备需求量很大,广东正在积极加快生产,帮助更多医院和医护工作者。

为什么广东科技在这次战“疫”中能大展身手?王瑞军分析,这一方面反映了广东坚实的科研基础和卓越的科研实力,也反映了广东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关系。“广东科研工作者不仅能做理论研究,而且能以当前的需求是什么,以问题为导向,马上做出能够用上的东西,这一点很重要。”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功成不必在我”

展览中,有一张照片让不少人驻足。那是一张来自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的“责任状”。“本人在此郑重声明,我将带领氯喹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项目突击队,承担生物岛实验室‘新冠应对专项’紧急攻关任务……在任务攻关期间,我及项目突击队全体人员保证全部精力投入,不从事与此无关的工作,在任务完成之前不考虑论文发表和个人利益,确保目标如期完成。我愿用自己全部的职业生涯和科研信誉作保证!”责任人是江山平,签名日期是2020年1月27日。

“在这次战‘疫’中,许多广东科研工作者,把科研中形成的成果以专家共识的方式,尽快发布,尽快供给临床一线。”王瑞军高度肯定了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他说,如果科研工作者都抱着要先发论文,在论文发表之前不让别人知道的想法,就有可能耽误临床救治。“广东这批科研工作者的做法,体现了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把论文写在抗疫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