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文广东】带着惠州人记忆的老船厂“变身”民俗文化博物馆
返回

【人文广东】带着惠州人记忆的老船厂“变身”民俗文化博物馆

浏览次数:984 分类:新闻

  老街旧巷、舌尖美味、民风习俗……惠州人记忆的深处,珍藏着令人回味的感人故事,蕴含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热爱与眷恋,更包含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印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现出历史文化闪烁的燿燿亮光。摊开惠州人的记忆地图,追忆岁月痕迹,唤醒惠州人记忆深处的家乡情怀。

  “潜珍阁”保持着老船厂原始的面貌。(摄影:李海婵)

  承载着惠州人文化记忆的老船厂已搁置多年,成为市区一处“工业遗迹”。江边几栋孤零零的房屋和厂房杂草丛生,不少地方已经坍塌,多处挂着“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尽管老船厂已经破败废弃,倒也与草青水静的宜人景色相映成趣,成为惠州老市民垂钓追忆的好去处。

  如今老船厂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有细心的市民发现,原先的造船厂所在地被改造成了一间民俗文化“博物馆”,对外展出数十万件老物品,几乎重现了过去惠州人生产生活的画面,不少老市民倍感欣喜,老船厂以沿袭传承城市记忆的方式得以重生。

  如今惠州人常去老船厂追忆垂钓。(摄影:李海婵)

  实地走访——

  惠州市民的休闲怀旧之地

  位于惠州市区水门西枝江畔的惠州老船厂,分为惠州市船舶修造厂和惠州造船厂,在东江流域曾有很响的名头,如今风光不再,但仍静静地留在岁月中。虽然这里地处幽静,但仍有不少老街坊时常来这里散步游玩,尤其周末更热闹,人气颇旺。

  因为废弃多年,老船厂逐渐被风雨侵蚀,较多地方已经坍塌。而南侧的惠州市造船厂却保存得相对完整。仔细一看,原来这里被改造成了一家名为“潜珍阁”的民俗“博物馆”。厂房的屋顶被大量绿色植物覆盖,内外结构都仍保留着原来的样貌,显得自然朴实。时不时有路过的年轻游客进来拍照,好奇地左顾右盼;年纪稍长的市民则逛起来轻车熟路,翻看老物件,回忆往事。

  记者一进门,就见到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床、琴棋书画、炊具农具……众多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几乎堆满了厂房,摆放随意而略显杂乱,但一股历史感扑面而来。一眼望去,老物件的数量惊人,仅有些年头的木箱子就有上百个。

  据“潜珍阁”老板林选志介绍,“潜珍阁”占地近4000平方米,大约占老船厂近1/3面积,藏有民俗物件约有数十万,以明清至近现代的居多,几乎覆盖了过去惠州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收音机跟我家当时的简直一模一样。”路过的林先生兴奋地说,“以前这都是有钱人家才有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是家里极其宝贵的东西,得一两个月工资才能买到。”张先生一边回忆,一边感慨:“听到这个机器播放的声音,真是怀念啊!”

  数十万件老物件摆放随意。(摄影:李海婵)

  收藏狂人——

  数十万老物件留存惠州记忆

  “这数十万件老物件是我多年收藏积累起来的。”林选志是惠州本地人,从小喜欢捡东西,后来专注于收藏。据介绍,这一爱好还与惠州一种特殊的习俗“买水”相关。

  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一书中,“买水”有这样的解释:“钦(州)人始死,孝子披发顶竹笠,携瓶瓮,持纸钱,往水滨号恸,掷钱于水,而汲归浴尸,谓之买水。”这一古老的丧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惠州坊间仍然普遍保存,在通往江边的街巷里往往会碰到“买水”的队伍,后来外出远门、办喜事等都要掷币“买水”,祈求顺利平安。

  “小时候生活困难,物资缺乏,我就经常跟着伙伴去江边捡东西,有时候江水一退潮,能捡到不少铜钱,我们就拿去换麦芽糖或牙膏。”一件接着一件,一年接着一年,经过多年努力,林选志收集的老物件数不胜数,光是民俗类的便有数十万件。“我很怀旧,想留住老惠州人的历史记忆。”林选志说。

  随着时间流逝,老船厂因风吹日晒而日渐荒芜。如果不及时维护管理,厂房一旦彻底坍塌便无法恢复。林选志不忍心看到这事发生,便在2018年下定决心活化老船厂。他充分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一个民俗文化博物馆——“潜珍阁”。因为原生态的环境、丰富有趣的老物件与怀旧的氛围,吸引了不少惠州文化人士前来参观,或者来举办文化交流沙龙活动。

  惠州近现代传统婚嫁用品一应俱全。(摄影:李海婵)

  阁名溯源——

  “潜珍阁”名字来自东坡故事

  事实上,“潜珍阁”名字与苏东坡还颇有渊源。据惠州市文史专家何志成介绍,在苏东坡寓惠诗文中,有一篇叫《惠州李氏潜珍阁铭》。此铭所说的潜珍阁,位于李氏山园,是进士李光道所建。苏东坡在惠州时,游遍鹅城山水,经常走访李氏山园,结识了主人李光道。苏李二人情谊深厚,宋代洪迈在《夷坚志》一书中介绍:东坡在惠州,曾将郑重手书的《金刚经》置存于李氏潜珍阁中,阁主视其为镇阁之宝,轻易不肯示人,而且阁中还存有东坡手迹多种。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东坡再贬海南。他离惠时,李光道随护百里,殷殷送行。临别时苏东坡应李光道之请,作《惠州李氏潜珍阁铭》,文中以“逮公子之东归,寓此怀于一樽”和李光道惜别。三年后,东坡遇赦北归,途中又重书此铭并记述作铭因由,可见东坡对潜珍阁和阁主人有深挚情谊。

  尽管潜珍阁原址在水门桥头南,现在旧船厂在水门桥头北,但两者在宣传东坡寓惠文化、增加古城旅游景点方面,有大致相同的历史意义。“我听到这个故事,觉得很贴切,便率先将潜珍阁这个招牌用出来了。”林选志介绍,自2018年启动活化至今,“潜珍阁”还没有彻底完工,“刚开始,船厂被不少外地人占据,当成垃圾回收站,清理维修难度较大,光是垃圾就运走十几车。并且维修投入也很高,只能慢慢来。”

  林选志说,他正在细化分类手头的藏品,要更加规范化管理。同时,继续他还在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民俗用品:“这些在我们生活中逐渐消失的东西,记录了几代人的生活轨迹,希望能保留下惠州人的文化记忆,让它延续下去!”

  不少文艺家们前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摄影:李海婵)

  故事——

  镇馆之宝是“晚清四条屏”

  林选志爱好收藏多年,他最得意的藏品,莫过于晚清四条屏。走访当天,林选志小心翼翼从袋子里拿出来,每条屏宽约30厘米,长约120厘米。这是清代同治年间文人之间文字游戏流传下来的作品,距今已经140余年。四条屏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发黄,并有细微的破损。

  每条屏上都有4个图案,四条屏共有花篮、旗帜、瓶镜、碎锦、原窗、官陛、葫芦、连环、伏羲等16个图案,每个图案内都有拆字诗、藏头诗、回文诗等。参与诗文创作并署有名字的人有24个,但大部分无籍可考。

  古代文人的游戏实物

  林选志介绍,2005年的时候,有一个农村妇人来到他的古玩收藏店,手上拿着个袋子,说是有一件家中传下来的宝物。林选志一看,眼前一亮,“这类古物很少见,价格也比较合”。于是他二话不说就收购了,一直珍藏着。

  直到2006年,惠州市博物馆向民间收集私人收藏的文物并展出。林选志的晚清四条屏引起关注,参观者赞不绝口。惠州市文史专家何志成介绍,这是晚清时期惠州文人结社活动留下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材料,这24人应该是当时惠州的文化名人、社会名流,相聚做文字游戏留下的。

  晚清四条屏。(摄影:李海婵)

  据介绍,惠州文人结社源于宋代,到明中后期兴盛起来,一直延续下来。从每条屏都在首要位置出现的刘克明的名字和诗作看来,他很可能是这四条屏的主人,甚至可以说是这次活动的组织召集人。

  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所长吴定球分析,同治年间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文人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寄情于诗词文赋等游戏。吴定球说:“四条屏的出现,说明了惠州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至今,都有很多文化人物在这里活动。”

  婚嫁品寄托美好祈愿

  “潜珍阁”民俗用品众多,涉及的应用范围很广。其中,惠州民间旧式婚嫁习俗物品,如花轿、食格、盒萝、抬格等一应俱全,且保存完整。惠州民俗专家林慧文介绍,这些物品都是专门为婚嫁制作的,所以外观看起来比较鲜艳隆重,往往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担礼品的抬格上雕刻着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有些还会雕刻麒麟、如意等,寓意“麒麟送子”、生活如意吉祥;装食物的“盒箩”有和和睦睦之意。林慧文说:“这些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老物品,它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祈求。”

  林慧文介绍,惠州具备多族群兼容的文化属性,因此各区域的婚嫁习俗也略有不同,可分为惠州本地话区域、客家话区域、东江疍民区域、沿海福佬疍民区域等,但总体差别不大。

  惠州传统的婚嫁习俗程序复杂,仪式感十足。从开始的媒人提亲,到最后的三朝回门之俗,其间要经历卜吉、过礼落订、报日、过大礼等婚前诸礼及铺房、亲迎、拜堂、滞新娘等盛大的联姻仪式。

  “潜珍阁”藏品一角。(摄影:李海婵)

  其中,“过大礼”是聘娶婚前至关重要而又最为隆重的一种仪式,双方协定的聘金、聘礼、嫁妆等,统统要在这一天落实。男家聘礼聘金送至女家,在民间旧时多以全猪作礼,故民间歌谣里就有“行猪过大礼”的唱词。礼品一般多用食格、盒箩等盛装,贴红插柏,放上大桔,或挑或抬送到女家。

  女家接了男家的礼,则往男家送嫁妆。嫁妆常以生活用品为主,比较普遍的是被、帐、席、枕、衣服等,还有衣柜、梳妆台、皮箱、脚盆、婴儿用的背带、棉裙等。在上世纪50年代前,惠州城一般居民讲究必备的嫁妆五大件:高柜、梳妆台、脸盆、八仙台、大椅。

  旧物留驻现代人记忆

  惠州民协会员苗理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她看着花轿,十分感慨:“我读初中时,轿子因故基本都被烧毁而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中了,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文化记忆。”

  苗理洁回忆,那时候的婚嫁喜事对小孩来说,是最为有趣庄重的。一群小孩调皮地跟在花轿后面跑,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吹吹打打。主人家分喜糖的时候,他们急急忙忙抢着吃。她说:“好像不沾沾喜气就吃亏了。虽然现在有现代的婚嫁流程,但与过去质朴热闹的场合完全不一样了。”

  (作者:羊城晚报社)

  来源:广东学习平台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