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惠州:编织科技“巨网” 守护碧水蓝天
返回

惠州:编织科技“巨网” 守护碧水蓝天

浏览次数:791 分类:新闻

 

千里眼、顺风耳,在古代是人们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如今,有了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撑,这些已经变成现实。惠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自动监测、在线监控等高科技手段,编织出一张“巨网”,覆盖整个环保体系,为守护碧水蓝天助力。

形式多样的监测手段,汇成了海量的监测数据。为了让海量数据跑起来、用起来,惠州市的“智慧生态”作战指挥中心大数据应用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分两期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数据基础平台搭建,超亿条业务数据已接入平台,接下来将接入外部物联监测数据,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实现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汇聚整合环境相关7大类20多小类数据

“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的初衷就是要实现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建立惠州市“智慧生态”作战指挥中心大数据应用平台,打破环保业务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公众之间的数据和应用壁垒,提升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能力,实现生态环境信息资源整合互联和数据开放共享,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现状分析及趋势分析,推动监测与监管业务联动。

记者了解到,该局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完善了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体系,基于统一基础支撑云平台,依托生态环境监测网,建设生态环境信息资源“一中心”、环境数据预警监控“一平台”、生态环境全景服务“一张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管理水平。

其中,大数据基础平台主要是为存储的数据提供统一支撑,提供各类异构海量数据的存储能力;实现海量物联监测数据的实时接入,满足实时性要求;基于数据分析、计算引擎,提供高效的数据分析、计算能力;并为数据访问服务提供充分的支撑,实现惠州市空间数据的规范管理,并实时监控大数据运行情况,全方位保障大数据平台正常运行。

“目前已完成环境相关数据7大类20多小类的数据汇聚整合,为应用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平台的目的就是全面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体系资源融合、信息共享,纵向穿透至省、市、县企业,横向整合其他委办、单位及互联网数据,为建立生态文明数据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满足“生态惠州”应用体系的运行支撑。

汇聚整合数据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建设完成环境预警监控平台和水环境、大气环境、固定源等应用管理系统。其中,环境预警监控平台是基于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充分挖掘数据价值,集中、直观地展示惠州市污染源排污情况及监管情况,结合智能分析引擎,对污染源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实现现状分析及趋势分析,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预警,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提升精准执法能力,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

水环境管理系统主要是掌握水环境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精准分析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前预警水环境考核目标的达标风险,是全面掌控“碧水保卫战”战况的全景平台。大气环境管理系统为决策与管理者提供基于现状、预测和考核相关的统计数据展示、问题识别,以及为管控对象提供科学的支撑服务,能够通过直观、简洁、生动的展示效果,让决策者和管理人员迅速发现问题,准确识别原因,科学管理决策。

此外,固定源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构建固定源信息化监管技术体系,助力落实固定源排污许可核心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固定源基础信息的统一管理,为实现“一源一数”管理提供支撑;实现固定源产治排分析及监管预警分析,辅助证后精细化监管;实现固定源信息结构化管理,辅助监管人员随时随地便捷高效获取固定源信息;实现对重点监管信息的直观总览,环境管理人员一目了然获取固定源监管情况,辅助决策分析。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通过不间断的数据汇聚整合,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将大数据作为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实现“用数据决策”。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科学化水平,提升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充分运用大数据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助力简政放权,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现“用数据管理”。提高生态环境监管的主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一刀切”执法。

同时,实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实现“用数据服务”。利用大数据支撑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信息服务,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