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五年点名“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代表委员热议
返回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五年点名“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代表委员热议

浏览次数:850 分类:新闻

  ■编者按

  为更好地解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汇集各方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南方日报联合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澳门日报,共同开设“粤港澳媒体观察室”,邀请三地代表委员“云访谈”,围绕两会有关议程,共话大湾区发展。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五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令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振奋不已。

  从2017年的“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到2021年“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三地携手,推动大湾区规划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进一步发挥三地优势,又如何直面问题和挑战,乘风破浪开新局?三地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打通体制机制,推动协同创新

  “十四五”刚开局,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迎来多个利好。

  “粤港澳大湾区内含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等多个金融能级强大的核心城市,集中了城市群、实体与金融、在岸与离岸、传统与新兴金融的组合优势,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打下坚实基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说,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全球金融多中心化发展趋势的主动选择。

  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成立金融专责小组,协调解决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并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提升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同等地位,推动金融资源向国际金融枢纽倾斜,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金融“单一通行证”机制以及“新股通”“保险通”“碳市通”互联互通安排等改革创新。

  珠江入海口,港珠澳大桥如“巨龙”飞跃伶仃洋,联通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说,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粤港澳三地团队携手,发挥了巨大作用。“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新基建等领域持续推动三地合作,协同创新。”

  苏权科说,国内传统基建规模以数百万亿元计,通过新基建提高其运维水平,即使实现降本增效1个点,也是万亿级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创新是第一动力。香港和澳门的工作团队在质量管理、技术创新、金融运作等方面有很好的优势。”他建议推动粤港澳创新协同,以新基建赋能大湾区建设。

  在珠三角各地,中国科学院布局了东莞散裂中子源、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多个大科学装置。这种与顶尖科创机构的强强联手,在粤港澳大湾区已成常态。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要在前沿科技和尖端技术领域,起到培养和孵化创新科技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建议,设立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定向资助项目,给予大型科学装置在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政策及资金支持,以支撑大型科研装置顺利搭建和运行,为上下游领域内研究机构、企业提供共享。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刘若鹏建议,在新兴的科学领域加大博士人才培养,尤其是允许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博士人才,并以产业平台为基础形成一套完整的科教体系,以满足国家不断提升的人才需求。

  从根源上解决“反中乱港”分子问题,促进香港融入大湾区

  如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则是港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大会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审查“十四五”规划,还将审议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等议案。

  对此,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表示,这将从根源上解决“反中乱港”分子阻碍特区融入大湾区问题,促进香港更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孟丽红认为,让香港尽快融入大湾区发展,一是必须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有效控制疫情;二是在港加大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力度;三是加快两地通关;四是尽快填补香港制度漏洞,从根源上解决“反中乱港”分子阻碍特区政府推进香港融入大湾区相关工作的问题。“只有做好以上工作,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才能更快实现香港经济全面复苏。”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表示,加强港深合作,是香港深入融合大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华尔街和硅谷的结合,就是港深最好的结合机制。”他表示,香港在大湾区的定位里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仅可以通过港深合作发挥金融优势,还可担当内循环和外循环协同发展的“枢纽”。

  蔡冠深还指出,不仅香港工商界,年轻人也要抓住机遇,争取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青年创业、生活、教育等各个方面融入大湾区建设。但他同时提醒,除了加强两地交流外,相关政策也要跟上。“要让年轻人有幸福感,他们才会更主动地融入大湾区发展。”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九龙东区各界联会常务副会长杨莉珊说,报告有三点让她印象深刻:一是今年6%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个任务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目标高度一致,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将倾斜更大一部分资源和人才参与到高精尖技术研发,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更新;三是对港澳台发展工作、农村城市发展差距等突出问题作出了更积极回应。

  她建议,内地各省市向香港倾斜更多招生、创业机会,让拥有国际视野与高水平教育水平的香港人才进入内地施展才华与抱负,“这既是缓解香港社会压力的利好办法,也是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增进广大市民正确认知祖国、加大与内地交流的有力措施。”

  借助大湾区优势,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化

  澳区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区立法议员何润生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他表示,将持续把握好自身作为桥梁的角色和作用,凝聚双向共识,积极建言献策,支持、推动和帮助澳门发挥好国家给予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展定位,借助大湾区的产学研推动澳门经济复苏,鼓励澳门青少年前往内地发展,以促进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和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薪火相传,为澳门居民的乐业安居而不懈努力。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澳门的支柱产业博彩业和旅游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大律师林笑云认为,澳门可以结合自身的体制、措施做好经济多元化工作,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提高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她建议,政府可以通过资金补贴、人才培训奖励、融资优惠及税务减免等,支援中小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鼓励澳门中小企业向内地发展。希望澳门可以发挥自身博彩业的优势及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结合横琴的资源发展休闲度假产业。

  此外,她建议,澳门拥有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加强与广东、珠海的合作,在横琴自贸片区大力发展医疗旅游产业,打造世界级的医疗科技和产业中心。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总会会长吴小丽关注到澳门居民在港澳大湾区生活的便利问题。她表示,在抗疫防疫上,特别是生成健康码时,需要利用内地手机号码取得认证码,但有部分澳门居民只是短期在内地逗留,没有内地的手机号码,希望未来可直接用澳门号码或通过系统取得认证码。至于回乡证身份方面,她表示,现时回乡证作为旅游证,未来可否在法律上得到认可,等同内地身份证使用,更有利于提升澳门居民在大湾区的便利。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立法议员施家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着良好的循环,粤港澳三地要加强国际创新人才的政策协同,充分发挥港澳的国际通道优势,搭建更多港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跨境产研创新联合体,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环境,打造国际人才港和华裔高端人才回流的首选地,汇聚更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昌道励 王彪

  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马静 朱烨 马晓芳

  澳门日报记者 杨夏怡 林嘉慧 简志彬 冯靖欣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