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梅州:红色土地 绿色振兴
返回

梅州:红色土地 绿色振兴

浏览次数:1058 分类:新闻

  客都梅州,红色土地,绿色发展。

  放眼各大项目建设,起吊设备嗡嗡作业、钢筋碰撞乒乓作响,从能源、交通、科技到水利、电力,一个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开足马力,加速前进;着眼广袤乡村,仿佛让人置身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张力的油画中,让人能够充分地感到梅州大地之美、山水之秀。

  苏区精神薪火传,千年嘉应今朝新。梅州按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认真落实广东“1+1+9”工作部署,立足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把苏区精神化为接续奋斗的动力与实际行动,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振兴发展成果,奋力推动梅州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步步高。

  ◀苏区梅州▶

  革命老区再迎新机

  “3、2、1,正式下闸蓄水!”今年1月,历经半个世纪艰苦推进、耗时5年建设的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这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初步具备防洪功能,将惠及沿线700多万人。

  该项目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成功争取享受西部政策补助标准,获中央预算内资金30.145亿元,是目前我省乃至东部沿海地区单体水利项目获中央投资补助最大的项目。

  苏区风骨,薪火相传。

  在梅州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先烈曾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统一和繁荣昌盛而奋斗。如今,这股热血已融入后辈血脉,激励着梅州人民奋勇向前,转化为不懈发展的动力。

  数据显示,实施苏区振兴政策以来,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全市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695.75亿元增至2020年1207.98亿元,顺利完成“十三五”确定的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交通、水利、能源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加速推进,全力加快振兴发展步伐。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梅州又一次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总经济师陈志文说,这样的机遇能为梅州争取到更多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将为梅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大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绿色项目,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

  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方面,该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好梅州综合保税区和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2020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梅州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同年6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梅州综合保税区。

  作为广东省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梅州首个国家级平台,梅州综保区承载着梅州苏区发展潜力与希望。综合保税区这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建成运营以后,将更好地带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

  ◀生态梅州▶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广东生态发展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地,生态是梅州最大的优势。梅州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举全市之力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成为粤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华南文旅新标杆——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于去年12月25日开门迎客;去年底,五华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火运行,两期项目建设规模可日处理生活垃圾1050吨;今年1月8日,梅州储备林项目首期融资授信5.67亿元,标志着广东省首个国储林项目落地……

  近年来,梅州主动适应生态发展区新定位,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重大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功能区先行地,争当绿色发展引领者,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共赢。

  一方面,美丽与发展,梅州要共赢。梅州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天蓝、水清、地绿”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梅州良好营商环境的底色。

  另一方面,梅州主动对接“双区”“双城”,深入实施人要进来、新产业要进来、龙头企业要进来、货要出去的“三进一出”工程,既瞄准“湾区所需、所向”,又立足梅州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发挥“梅州所长、所能”,找准梅州与“双区”“双城”建设的契合点,实现协同发展。

  乘势而上,再开新局。如今,梅州绿色发展的决心尤为强烈、目标更为清晰,中共梅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指出梅州“十四五”的重点任务,其中“立足‘功能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被摆在首位。

  “十四五”开局之年,梅州将继续按照省委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的部署,深化建设生态发展区的内涵,更加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建立以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5311”生态产业体系,以更好的生态供给融入和服务“双区”,加强与“核”“带”的融合对接,促进与闽赣的经济互动,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争当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奋力开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

  ◀奋进梅州▶

  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梅州速度”已成为当地发展的热词,令人振奋的是,更多的“梅州速度”正在产生。

  3月31日,梅州圣戈班高端汽车玻璃生产项目正式投产。从洽谈到签约动工历时仅1个月、再到正式投产仅8个月,由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圣戈班集团和广汽集团强强联手、合资兴建的创新型产业项目,再次刷新了梅州项目落地建设的速度。

  “项目从启动到计划投产的时间,已经创了圣戈班集团在全球的最快速度,设备在4天内实现通关也是创下了法国圣戈班集团在全球的最快速度,这也震惊了我们外方股东。”圣戈班汽车高端玻璃制造项目负责人管春城用“刮目相看”来形容。

  “梅州速度”令人瞩目,以“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拼劲干劲,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春江水暖鸭先知。“多亏梅州市委、市政府的‘母亲式’服务,‘客都人家’才能那么快呈现给大家。”回忆去年的亮灯仪式,该项目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梅州速度’和‘梅州服务’,名不虚传!”

  梅州服务,天天进步。这不仅是梅州的承诺,更是梅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梅州用心谋项目、用情招项目、用力推项目,更用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推行政企“双月”沟通座谈机制,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和“母亲式”服务,形成“梅州经验”、做出“梅州成效”,真正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梅州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了多个率先。如在加快推行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方面,梅州率先完成广东“数字政府”政务云地市节点建设并启动系统迁云上云工作,建成全省首个符合省统一标准的市级政务云平台。

  如今,“梅州速度”,不断刷新;“梅州服务”,永不止步。

  ■一线见闻

  梅州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5月的梅州,暑气渐重,乡村振兴奋战正酣。

  日前,梅州召开2021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梅州在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基础上,力度不减、干劲不松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走访梅州乡村,各地“以文兴旅、以工哺农、以绿为特、以水开路、以拆促建”的做法,丰富了梅州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抓手。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梅州市委把8个县(市、区)分为3个方阵:第一方阵为蕉岭、平远、梅县;第二方阵为梅江、大埔;第三方阵为五华、兴宁、丰顺。如今,三大方阵结合当地原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出了一条条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既要美丽农村,也要美丽经济。梅州做稳第一产业、深化“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农业“活起来”、现代农业“火起来”。

  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梅州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推动梅州“五子登科”迈进“双区”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目前,梅州已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281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和27个生产基地。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等区域品牌日益响亮,正走出梅州、走向全国。

  ■记者观察

  不负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生态是梅州最大的优势。在“十三五”期间,梅州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事实证明,这是符合梅州发展的重要道路之一。

  今年梅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梅州将牢牢坚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路径,守住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

  贯彻新发展理念,让梅州有了坚定的政治立场,那就是“发展以人民幸福为标尺”;有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那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式,那就是“点上高效开发、面上全面保护”;有了明确的发展道路,那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梅州坚定前行路上,将围绕建立以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5311”生态产业体系,对标“中央要求”“双区所需”,发挥“梅州所长”,积极服务融入“双区”“双城”建设,拓展新空间、实现新发展。同时,高水平实施“三进一出”工程,持续打造“双区”最美后花园、最佳康养地、最优体验场和后方大农场,推动现代交通融“区”融“核”,实现高铁、高速公路、航班航线全面对接、互联互通。

  南方日报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辜昀玥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