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湘桥区:用温度化解小矛盾 用速度服务大民生
浏览次数:350 分类:潮州新闻
近年来,潮州市湘桥区积极探索社会基层治理新模式,结合潮州独特的“茶文化”,推出“茶寮谈心室”“居民议事厅”等新举措,以湘桥特色“平安细胞”工程助力平安法治潮州建设。
“跑出去”“请进来”
及时化解群众矛盾
“我材料用了、时间花了、工程也做完了,你尾款肯定要还我!”“你工程都没给人家做好,别人来找我投诉,那不用扣钱吗?”……近日,湘桥区凤新街道陈桥村的综治干部遇上了这样一宗劳资纠纷,当事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多次自行协商不成,讨薪者甚至纠众上门讨说法,眼看矛盾就要升级为冲突。
该村综治中心接到报警后,公安、治安队、网格员等多方力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双方情绪,随即遣散无关人员,并把两位当事人请到了村委会设立的“茶寮谈心室”进行调解。“两边情绪都很激动,所以要先安抚情绪,再了解情况,请双方都坐下来,先喝杯工夫茶,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负责调解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利用煮水泡茶的时间,先了解下双方的身份信息;另一方面留有缓冲余地,在调解过程中借着请茶环节适当岔开话题,避免双方一味争论致使不良情绪积累。最终,随着双方情绪平复下来,结合双方反映情况加以调解,最终说服双方各退一步,矛盾得以及时化解。
自平安湘桥创建以来,湘桥区积极推动枫桥经验,在陈桥村进行试点工作,设立了4个茶寮谈心室,每个谈心室配备4名辖区内有威望、能服众的顾问团成员,在喝茶谈心中化解矛盾,实地解决村里的大小纠纷。同时,在派出所内设立“胶己人”矛盾调解室,由律师、教师、热心群众等组成调解志愿队进所,配合民警开展矛盾调解和法律服务。该队伍自搭建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案件72宗。
在“请进来”的同时,湘桥区还积极动员辖区综治队伍“跑出去”,建立健全村(社区)每日、镇街每周、区每月动态排查的三级排查机制,采取定期排查、日常排查、专项排查等方式,立足公平公正对待、合情合理劝说、依法依规处理等原则,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为群众调解矛盾。今年以来,全区综治中心共受理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6宗。
“好商量”“借外脑”
统一意见把事办好
在湘桥区义兴社区的兴宁巷内,一家客栈成了社区居民议事厅开展议事自治活动的固定场所。在这里,居民的关心事有了回应,身边事有了商量,社区的发展步伐也在众人的支持下不断加快——
“巷口要增加绿化是好事,可是两户人家,沿巷的就我这户是墙壁,到时肯定是建在我这边。我们都是旧平房,到时经常浇水,墙壁渗水或者发霉了怎么办?”在一次议事中,一位住在兴宁巷的居民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对此,众人集思广益,防水涂层、留漏水孔等方法一一提出,让该居民免去后顾之忧,相关工程也得以迅速推进。
自兴宁社区的居民议事厅设立以来,参与人数持续增加,从一开始的15名巷长副巷长,发展到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如今每逢议事活动举行,还时常有居民自发参与。在议事规模发展的同时,议事范围也持续扩大,从一开始着眼于解决邻里纠纷,发展到如今巷道提升、绿化亮化、环境整治等民生议题,居民们的主人翁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兴宁社区的成功经验,正是湘桥区探索建立“居民议事厅”这一基层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太平街道结合古城区巷道多、客栈民居多等特点,将巷长、网格员、热心居民、客栈茶舍经营者联动起来,共设立了19个居民议事厅,有58名巷长,132个网格员,110个志愿者参与其中,今年以来举行主题议事25次,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08宗。
为切实提高居民议事的效率与效果,湘桥区还统筹指导各社区借助“外脑”,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邀请律师或施工单位负责人等专业人士现场答疑、邀请文保专家对居民房屋修缮提针对性意见等,提升古城区居民的议事能力。“以前要弄工程,有的人不乐意,导致工程一直拖着,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了解,通过施工方来释疑,大家一下就清楚了,另外有什么意见,施工方也能很快给出解决方案,感觉整个议事过程都顺利很多。”一位社区居民代表表示,如今通过议事厅,众人能很快地达成最大共识,各种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少了阻力、多了助力。
近年来,随着一项项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者紧密结合,全区社会治安环境也有了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全区接报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5.62%、20.19%,其中盗抢刑事警情、盗抢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56.36%、37.77%。
治安变好了,矛盾化解了,群众的满意度也逐步上升,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如今,湘桥区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与基层警务工作融合共治,推动力量资源整合下沉,全区共有网格员423名,网格覆盖率达到100%,更有热心群众不断加入其中,为湘桥区打造“平安细胞”添助力、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