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打造湾区经济新引擎 珠海力争2025年GDP达到6000亿元
返回

打造湾区经济新引擎 珠海力争2025年GDP达到6000亿元

浏览次数:1190 分类:产经

1980年,珠海特区呱呱坠地,彼时这里还是个小渔村,“只有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马路、一盏红绿灯。”

几乎没人想到,41年后的今天,珠海会出落成一个高楼林立、生态优美的现代化花园式滨海城市。

2021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珠海正值风华正茂,这座曾经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15年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和面貌屹立在粤港澳大湾区?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

《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给出了答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独具特色且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努力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这是珠海对自己的未来城市定位。《纲要》还设定了详细的目标:至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力争成为全球样板;与澳门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全球交通枢纽和节点地位形成;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于市民而言,2035年生活将变得更美好。《纲要》提出,届时珠海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距2035年,留给珠海人的时间只有不到15年。三个“五年计划”中,作为开局的“十四五”自然备受瞩目。规划中的蓝图如何落地?未来5年,珠海要怎么干?

珠海“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力争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GDP达到6000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成效初显;建成国内知名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等。

为了将上述任务分解落实,纲要进一步设定了未来五年珠海各主要发展指标增速: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将超过7%;全员劳动生产率至2025年达到或超过19万元/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90%;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目前的13.5件,增长至21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从现有的9.6%,提升至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至13年;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助理)医师数4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全覆盖;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目前的2个增长至5.5个,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1岁……

除了《纲要》,年初发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还明确了珠海未来15年在广东和大湾区中的位置和格局:在全省构建的“一核两极多支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中,与广州、深圳同处“一核”,共同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

3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继广深之后,珠海也有了“特事特办”新机制,经济特区驶入政策落地“快车道”。

珠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展欣4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珠海而言,《意见》出台标志着珠海经济特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是仅次于特区建立的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媒体评价,珠海特区再升级,将开启2.0时代。

从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与广佛、港深并列的“澳珠”极点,再到未来与广深同处“一核”,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珠海特区开启2.0……这些信息无不传递出,珠海未来担当的任务、使命、角色越来越重要,城市地位持续跃升。

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翔实的数据,共同勾画出珠海的“大未来”:它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幅壮美的画卷,近在眼前,让市民可知可感可触。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