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明:打造从技术孵化到商业化的全链条
浏览次数:1398 分类:科技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内驱动力,是佛山高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近年来,高明区加快推动“两院一中心”科创平台发展,不断“编织”科技创新网络,培育“科创力”,致力打造从技术孵化到商业化的全链条。
从区到镇小阵地引来好资源
2022年4月,荷城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是荷城街道与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也是高明区首个镇(街)级科创服务平台。目前,已入驻企业(团队)8家,包括广东益之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碳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澳雯丽(广东)生物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广东利昌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
根据荷城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共建协议,未来10年,高明研究院和荷城街道将在管理团队、场地建设、创新平台、展示平台、团队引进、人才服务、园区建设、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努力把该中心打造成镇街产业创新展示的“窗口”、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引擎”、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科产教金融合的“桥梁”。
以创新平台建设和团队引进为例,未来5年,荷城产业创新中心将在省部级、市厅级平台建设上实现较大提升,在国家级平台建设上力求实现突破;到2026年,引进团队成立的公司生产总值合计将超过1亿元。
政校携手打造科创平台新格局
为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集聚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高明早些年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打造了“两院一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格局。与荷城街道共建产业创新中心的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高明研究院”)正是其中的“两院”之一。
高明研究院是高明区政府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9月合作成立的科技创新平台,2020年1月投入运营。两年多来,高明研究院在科技创新、产学研项目申报、创新团队引进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目前,高明研究院已引进新材料、生物制药、智能制造与现代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团队30多个,包括4个院士团队、全国人大代表团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团队等。获批佛山市创新团队3个、佛山高新区创新团队2个;获批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佛山基地示范点、广东省科协海智工作站各1个。2021年,有3家初创科技企业产值超过千万元,其中一家达3800万元。
针对高明农业发展优势,高明研究院着力引进科技创新团队服务乡村振兴,建立国内首个商用“水稻无人农场”,以及富硒农业、甜玉米和有机红薯等科技创新团队,助力高明区政府获批2021年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
高明研究院院长向卫兵表示,将根据高明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加大吸引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并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佛山市高明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下称“科创中心”)2015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创中心入孵的企业、团队近20家,经营范围涵盖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紫外消毒产品技术研究、智能电子电源的研发、3D打印技术研发、中药研发等技术领域。目前已引进9家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题,积极为企业成长并获得科技创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咨询和对接。
“中心下一步将加强与现有产学研合作院校的沟通,加快对接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该中心将通过购买特色服务专业化运营,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孵化服务机制,注重提供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引进高端项目和人才落地高明。
展望未来强化产业化商业化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服务力度,让科研项目真正落地。”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钟建峰说,将为优质科研项目提供孵化场地、中试基地、融资、培训等各种服务,助力其在高明成长壮大,从而形成从苗圃筛选、创业入孵、加速成长到最终产业化、商业化的完整链条。
为推动高明研究院重点在孵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尽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及早规划上市路径,4月19日,钟建峰邀请资深投资人到高明研究院开展座谈,以增进了解、分享经验、洽谈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新机遇下,高明区紧紧围绕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佛山“一环创新圈”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集聚区。其中,西江产业新城新建的科创产业基地是高明区计划打造的首个科创型园区。该园区计划引进5至10家科创类小微企业,3至6家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氢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此外,高明区还不断深化与中南大学等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着力构建从孵化、中试、加速的全产业化链条。
上一篇: 珠海大剧院亮灯为残疾人送祝福 无人机编队上演精彩灯光秀
下一篇: “阳江造”风电装备制造再获新认证